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除了提醒民眾注意血糖與飲食管理外,醫界也警告,糖尿病可能悄悄侵蝕視力。

根據2019至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國內20歲以上成人糖尿病盛行率達12.8%,約每8人就有1人罹患;其中約三成患者出現視網膜病變,但接受眼底檢查者不到三分之一,許多人已置身失明風險卻不自知。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沒症狀

眼科醫師陳怡豪指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多數患者直到視力模糊才就醫,錯過治療黃金期,嚴重恐導致永久失明。糖尿病會損害全身血管,尤其眼底微血管受影響最顯著,長期高血糖會使視網膜微血管受損,進而刺激新生不成熟血管形成滲漏、出血與纖維組織,最終可能造成視力永久受損。若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病程更容易加速。

陳怡豪提醒糖尿病患者應注意「5大視網膜病變警訊」:視力模糊、顏色變暗、飛蚊或黑影、夜間視力差、視野扭曲或變形。一旦出現任何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眼底。

每年接受一次完整眼科檢查

為預防糖尿病失明,陳怡豪建議至少每年接受一次完整眼科檢查,包括視網膜攝影、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必要時搭配螢光血管攝影。糖尿病病程長、血糖控制不佳,或合併慢性疾病者,可在醫師評估下縮短檢查間隔。

陳怡豪強調,眼科與內科協同管理可同步控制血糖、血壓與血脂,降低併發症及手術風險,並維持良好生活品質;同時也呼籲,糖尿病患者與高風險族群切勿等到視力模糊才就醫,定期追蹤才是守護清晰視界的關鍵。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1/10的臺灣人有糖尿病,易導致多種併發症,尤其這個器官要小心
.血糖、血壓控制不佳小心誘發眼中風! 醫揭「2大跡象」:耽誤黃金期恐失明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