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久坐、滑手機成習慣,肩頸僵硬、腰痠背痛甚至手麻、腳麻的問題幾乎人人都有。許多人四處求診、推拿針灸,症狀卻反覆出現。中醫師賴俊宏提醒,這些痠痛的真正元兇,往往不是年紀或勞損,而是長期累積的「錯誤姿勢」。
賴俊宏強調,「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當姿勢不良導致氣血不順,身體經絡受阻,就容易出現痠、麻、脹、痛等不適。這類問題常非單一部位的毛病,而是整體身體平衡出現失調。
五大常見NG姿勢 你中了幾項?
賴俊宏指出,以下幾種日常姿勢最容易誘發痠痛:
1.低頭滑手機、長時間盯螢幕:易導致肩頸痠痛、頭痛與手臂麻木。長期低頭會使肝氣鬱結、氣血不暢。
2.久坐駝背、彎腰打電腦:會造成背痛與腰痠,中醫認為久坐傷脾、氣血不足,筋骨失養。
3.翹腳或盤腿坐太久:導致骨盆歪斜、坐骨神經痛,影響肝經、膽經與膀胱經氣血流通。
4.側躺看手機、躺床追劇:容易脖子歪斜、肩胛痠痛,甚至耗損肝血、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5.睡姿不良、枕頭高度不對:會讓頸椎受壓、氣血不暢,造成早晨落枕或全身無力。
中醫三大調理方向:疏通經絡、補氣血、日常保健
1.中醫治療此類痠痛問題,著重於「整體調理」與「治未病」。常見的三個重點包括:
2.疏通經絡:利用針灸、拔罐、刮痧刺激肩井、風池、腰俞等穴位,幫助氣血流通。
3.補氣血、養筋骨:若氣血虛弱,可搭配杜仲、當歸、川芎、黃耆等中藥,強化筋骨與循環。
穴位保健自我調理
•肩頸僵硬可按壓「肩井」「風池」;
•腰背痠痛可熱敷「腎俞」「腰陽關」;
•腿麻沉重則刺激「足三里」「陽陵泉」促進循環。
預防痠痛從生活細節開始
賴俊宏提醒,「正確姿勢」是預防痠痛的根本。坐姿要挺胸收腹、雙腳平放,避免翹腳;看螢幕時將高度調至與眼睛平行。每隔30至40分鐘起身活動,伸展脖子與背部,避免久坐成癖。
睡眠方面,選擇適合高度的枕頭,保持頸椎自然弧度,避免趴睡與側躺滑手機,以確保氣血暢通。
「痠痛不是年紀的錯,而是身體在提醒你該休息了。」賴俊宏強調,透過調整姿勢與養氣活血的生活習慣,不僅能減緩痠痛,也能讓身體恢復輕盈與活力。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滾筒放鬆肌肉、解痠痛!醫曝「5用法」恐害更糟 第1點很多人都犯了
·強化關節,骨科醫說「這樣做」才不會傷膝蓋、髖關節! 小心你的體重可能是隱藏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