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近期一名空服員離世,引發社會關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指出,雖然令人遺憾,但單憑個案難以認定為職業災害或過勞致死,除了心血管相關疾病被明確列入職災範圍,其他疾病多須透過個案審查判定。

長期跨國工作的從業人員,本身就面臨一定健康風險,包括感染疾病或遭遇罕見病症而就醫不順的可能性,因此,他特別提醒三個值得注意的健康警訊與防護概念:

抗藥性傳染病的隱憂

目前全球抗藥性病原體增加,即便第一線醫療有抗生素可用,也可能因耐藥而無效,導致疾病持續進展;因此,一旦出現發燒、畏寒等症狀,可能已演變為嚴重的敗血症或敗血性休克,病情急速惡化,需要立即送往重症醫療單位。

罕見自體免疫疾病「史迪爾氏病」

姜冠宇表示,部分國際工作者可能罹患罕見疾病,例如史迪爾氏病(Stills disease),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身體錯誤啟動免疫反應,導致細胞激素風暴。此病症表現類似敗血性休克,需靠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治療。典型症狀包括「隨熱而退的鮭魚色皮疹」及血液中高鐵蛋白指標。

姜冠宇提醒,史迪爾氏病有時會在感染結束後發作,初期可能難以在第一線診斷,若延誤送入重症單位,患者存活風險將大幅增加。

建立國際緊急醫療轉診通道

姜冠宇強調,不論是抗藥性感染或罕見自體免疫疾病,對於空服員及國際旅遊、觀光工作者的醫療保障,單靠「碰到醫療單位就能解決」的想像是不夠的。

最佳做法是事先建立「綠色通道」,確保在緊急狀況下,患者可迅速從第一線就醫轉入重症照護;這種國際轉診平台已在台灣逐步發展,能加速跨國工作的急性病患獲得專業治療,提高存活率。

最後,姜冠宇呼籲,社會大眾與相關產業應認識並運用這些資源,將健康風險管理前置化,為高度流動工作者打造更安全的就醫保障。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過敏與自體免疫疾病傻傻分不清?一文看懂兩者差異與常見病症
.70歲阿嬤晨起手指關節僵硬,無法擰毛巾洗臉,原來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特徵是「對稱」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