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到,很多病人都在門診說:「醫生,我最近早上好難醒,很怕冷?」重症醫師黃軒指出,老實說,大部分情況根本不是「你怕冷」,而是你的身體,對於冬天 的冷氣,非常認真在執行我們生命的「原廠設定」!從血管到荷爾蒙,從體溫到大腦波,一到冷天,就集體嘗試恢復了原厰設定!

氣溫一降 血管先「縮到不想理你」

人在受冷時,最先啟動的是 周邊血管收縮。皮膚、手腳的血管迅速縮小,讓血流往身體核心(心臟、肺、腦)集中,這是人體保住核心溫度的第一道防線。

「周邊血管收縮+顫抖產熱」這是人類面對寒冷的基本反應。 冷環境下,不只是血管,連棕色脂肪、肌肉、心血管系統都會,一起往上場,這些生理反應,就是用不同方式幫你「省熱+生熱」,因為這種模式,你身體自然比較適合「活下來」,這個時候,反應的結果在行為上:你就不會一早上就會有精神抖擻,想去上班的。白話文就是,冬天早上你整個人懶洋洋,這是正常生理現象。身體把熱量,先拿去內在身體「保溫」你沒那麼多餘力,立刻跳下起床了!

為何冬天特別想賴床?

真正決定你醒不醒得來的,不是鬧鐘,是生理時鐘+褪黑激素(Melatonin)。褪黑激素在「黑暗」的時候分泌,在「光照」下降低。冬天夜長日短,黑的時間拉長,褪黑激素分泌的「時間軸」也跟著拉長。季節節律研究就發現,冬天晚上,褪黑激素分泌時間,比夏天更長,這是動物感知季節變化的重要訊號。 

在人類身上,也看到類似現象。一項在北歐做的研究,連續一年量光照與褪黑激素,結果發現,冬天清晨7點的褪黑激素濃度,明顯比夏天高;換句話說,冬天同一個時間,你的大腦「還覺得是夜班」!

其他動物實驗也顯示,不同器官的褪黑激素分泌有季節高峰,冬天往往都是melatonin分泌量最高的季節之一。 

不是只有「冷」在害你 睡眠慣性也在扯你的後腿

即使溫度剛剛好,你一醒來那段迷迷糊糊、腦袋像當機的感覺,在睡眠醫學裡有一個專有名詞:睡眠慣性(sleep inertia)。

研究顯示,剛醒來的那一段時間,注意力、反應速度、工作記憶都明顯下降,這種「剛醒來的笨笨狀態」可以持續15分鐘到一小時以上。

有趣的是,日本一項研究把「貪睡按鈕(snooze)」拿來做實驗,結果發現,一直按貪睡的人,睡眠慣性反而拖更久——因為大腦被迫在短時間內「醒一下又睡回去」好幾輪,就像電腦一直被你強制關機重開,開機時間只會越拖越長。  

冬天起床慢,到底是病?還是正常?

如果你只是冬天早上比較難醒、會想賴床;起來後活動一下、曬曬太陽就慢慢清醒;白天精神大致還可以。那多半是正常的生理反應+生活型態配合得不好。相反地,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就要特別留意:

1、冬天以外的季節,也嚴重不起床

2、白天常常昏昏欲睡、開會開車都快撐不住,常常在「度辜」

3、睡很久還是覺得完全沒恢復

4、合併打呼很大聲、呼吸中止、情緒暴躁、頭痛

以上情況,那就可能不是單純「冬季懶散」,而是要思考 睡眠呼吸中止、憂鬱症、甲狀腺問題、作息混亂 等其他心肺疾病因素了。 

起床慢 不代表你很懶

1、冷天起不來,先不要責怪自己:這是人體為了保暖與節能,啟動的古老生存機制

2、冬天清晨的褪黑激素(melatonin)本來就比較高:大腦真的「比較覺得還是晚上睡眠時間

3、睡眠慣性,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生理狀態,不是你矯情:剛醒來的那30分鐘,大腦就是硬體性能受限你起不來

4、一直按貪睡,只會讓你更糊:貪睡鬧鐘→重複被粗暴叫醒→睡眠慣性更黏人

5、當「起床難」變成「整天都醒不過來」,一直反覆的在「度辜」,你就應該看醫生:因為那有可能,已經不是冬天季節問題,而是你有疾病在敲門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鬧鐘響按貪睡鍵再睡5分鐘? 精神科醫示警「4大隱藏危害」:記憶、自信心都受影響
·天冷起不來的你…其實比較不容易猝死 專家:「多躺1分鐘」反而能保命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