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失智症是一開始忘東忘西?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其實真正的第一個裂縫,往往不是記憶,而是「個性先變」了!就像一盞燈泡,在變暗之前會先「忽明忽暗」。大腦也是——在記憶開始掉線前,它會用情緒與行為偷偷示警。

一個最常被忽略的徵兆:輕度行為障礙(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 MBI)

有些長輩原本每天嘻嘻哈哈,突然變得沉默;有人原本很穩重,開始易怒、猜忌、焦慮;有些人沒什麼動力,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

家屬常以為是:「他最近脾氣不好」、「年紀大了就是這樣」、「心情不好吧」。但科學告訴我們,這可能是阿茲海默症最早、最早、最早的訊號。大型系統性回顧指出,有MBI的長者,即使記憶正常,大腦裡其實已經出現阿茲海默病變。包括:

.類澱粉蛋白(Amyloid-β)沉積上升

.tau蛋白病理改變

.海馬體萎縮

.神經絲蛋白(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 NfL)升高

.管理情緒的邊緣系統出現異常

這些變化都比記憶衰退提早好多年發生。所以——脾氣變了,比健忘更值得警覺。 

失智症的6大早期行為信號

以下每項若「新出現」且「持續 6 個月以上」都值得注意:

1、突然冷漠、失去興趣

以前熱衷的活動突然不做了。這不是「不想動」,而是大腦動力系統(多巴胺路徑)開始失衡。

2、焦慮或恐慌變多

明明沒什麼大事,卻心慌、睡不好、反覆擔心。研究發現焦慮與阿茲海默症的 tau 蛋白堆積相關。

3、衝動、暴躁、容易爆炸

以前很溫和,現在動不動就「炸了」。這是前額葉抑制力下降的典型表現。 

4、變得懷疑、容易誤會他人

開始懷疑家人藏錢、懷疑鄰居說壞話等,這不是「脾氣差」,是大腦解讀社會訊號的能力出現問題。

5、情緒反覆、陰晴不定

今天很開心,明天突然低落,一天變好幾次。像情緒溜滑梯,其實是神經傳導物質逐漸混亂。

6、動機下降:什麼都不想做

什麼都「好麻煩」。其實是大腦獎酬迴路(reward system)受到影響。 

你該如何保護大腦?

1、有節奏的作息:固定睡眠時間能幫助「腦淋巴系統」清除毒蛋白

2、每天至少活動20–30分鐘:不用跑步,散步都好。運動能降低 tau (毒蛋白產品)增加速度

3、抗發炎飲食:多吃蔬菜、水果、深海魚、堅果;少吃高糖、加工、油炸。飲食對腦部發炎反應有顯著改善

4、保持社交:研究發現孤獨感本身就會增加失智風險50%

5、設定「小小的生活挑戰」:每天一件小任務:曬太陽、走2000步、學一個新單字,這能刺激前額葉,維持活性

6、家人情緒變動時:理解 > 指責。不是「你怎麼變這樣?」,而是「最近你是不是比較辛苦?要不要一起找醫生看看?」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醫揭「5大原因」恐造成假性失智! 焦慮、睡眠障礙都是兇手
·一早這樣做!醫認證「6大晨間習慣」護腦又防失智 早餐雞蛋配咖啡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