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開始不規則、月經量一下多、一下少,或是偶爾不來,最後一年內不再有月經的停經現象、也不再具有生育能力,從生殖機能逐漸降低到完全喪失的停經前後過渡期,就是所謂「更年期症候群」。
全台300萬名婦女 處於更年期
更年期的定義為一年沒來月經,在停經前10年左右常會亂經,月經天數縮短或拉長,經血量變少或停止。根據國健署統計,國內女性停經的平均年齡是45至52歲,推估全台約有近300萬名婦女處於更年期。
《內經.素問》有云:「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中醫師吳宛容指出,中醫觀點認為,女性每7歲為一個生理階段,42至49歲期間,卵巢逐漸停止製造女性荷爾蒙,也就是中醫的「腎精虛衰」,此時身體狀況會往下掉,臉部會暗沉無光、頭髮變白,月經開始不規則、月經量一下多、一下少,或是偶爾不來,最後一年內不再有月經的停經現象、也不再具有生育能力,從生殖機能逐漸降低到完全喪失的停經前後過渡期,就是所謂「更年期症候群」。
依更年期症狀分成4種證型
吳宛容指出,中醫依更年期症狀,大致分成4種證型,大多數婦女經常會合併出現:
1.肝腎陰虛:月經量少,容易潮熱紅、夜間盜汗、陰道乾澀、口乾舌燥、失眠。
2.心肝火旺:失眠出汗多、煩躁、焦慮,伴隨口苦、心悸。
3.氣血不足:月經量過少或過多,伴隨臉色淡黃憔悴、疲倦、健忘、畏寒,以及筋骨痠痛。
4.脾腎陽虛:月經週期不定或月經過期,容易倦怠、無力、食慾差、腹瀉、水腫。
中醫治療更年期 副作用少
吳宛容指出,根據臨床觀察發現,大部分婦女的更年期症狀,持續3到5年內會消失,而部分婦女症狀可能長達10年以上,西醫治療以補充低劑量荷爾蒙為主;但部分研究顯示,長期服用可能增加乳癌或子宮內膜癌等風險,不少婦女因而尋求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更年期,針對個人的體質及症狀給予適合的藥方,再搭配針灸、食療、穴位按摩等方法,幫助改善更年期的生活品質。
吳宛容說明,中醫觀點認為,更年期的病因是「腎精虧虛」,因而影響身體陰陽氣血平衡,引起肝、心、脾、胃等臟腑功能失調;中醫治療以「滋腎填精」為本,「補腎」為抗衰老及減緩更年期症狀的根本之法,再依個人狀況不同予以清心瀉火、疏肝解鬱、健脾益氣等方藥,大多能緩解更年期諸多不適。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臉上3條紋路」恐是心臟病警訊!耳垂出現皺摺注意 1圖自測風險
·醫示警「做不到這個動作」恐是心臟病前兆! 死亡率也比常人高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