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對於改善三高疾病也都有顯著的效益。一般而言,成人只要每星期運動累積達150分鐘以上,兒童每星期運動累積達420分鐘以上,就能有足夠的運動量。
建議成人每天運動30分鐘,即使是分段累積的運動量,例如:每次15分鐘分2次,或是每次10分鐘分3次完成,效果也與一次做完相同。
根據美國大型研究發現,健走比慢跑更能有效降低血壓、血糖及血中總膽固醇量,進而預防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簡文仁建議,健走就是指快走,屬於中度身體活動,會感覺到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一些,講話會有一點喘,也會稍微流一些汗,健走完後有輕微酸痛及疲倦感,這樣才表示健走的強度是適宜的。
三高病患運動注意事項
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提醒,三高病患運動前,建議量測血壓及血糖,預防發生血糖飆高、血壓飆高或是低血壓、低血糖的情形,並避免選擇過度激烈運動或是競技類的運動,尤其是運動過程中會閉氣,或是增加腦壓的運動,如舉重、倒立等。
沒有運動習慣的三高病患,剛開始從事運動時,應評估病情狀況、體能及身體需求,簡文仁建議,諮詢專業醫師提供慢性疾病運動處方,在不影響健康狀況情況下進行身體活動,並掌握漸進式為主要的運動原則,千萬不要要求速效,應該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漸進的增加體能,更有助於控制三高病情。
運動環境安全很重要
運動除了評估自身狀況及病情之外,運動環境安全也相當重要。簡文仁也提出正確的運動環境安全觀念,包括:「大中小環境」及「黃、紅旗」。
大環境:避免大太陽、下雨天、寒冷、空污的天氣下運動。
中環境:注意運動的週遭環境,如燈光充足、通風環境、有無障礙物,以及穿著正確服裝,包括:穿著寬鬆及排汗的衣褲,以及護膝、止滑鞋子等。
小環境:身體的內在環境,包括:體能狀況、睡眠充足、沒有熬夜。
黃旗:運動時,身體出現呼吸會喘、冒冷汗、胸口緊繃、突然沒有力氣、協調性變差時,運動速度要放慢,應漸進量力,千萬不要過度免強。
紅旗:運動時,身體出現心悸、心跳快、喘不過氣、頭暈目眩時,應立即停止運動,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最好盡速就醫。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明明很累想睡覺,腦袋卻一直想事情? 醫教「解救4招」讓大腦休息:每天健走也有效
.走路運動很簡單,3步驟跟著做,挑戰日行1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