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天,不少人容易出現腹瀉、嘔吐、腹痛等腸胃不適症狀,其實這與細菌或病毒感染密切相關。了解腸胃炎的類型與正確自我照護方式,不僅能讓病程縮短,也能降低併發症風險。以下整理夏季腸胃炎的分類、處理方法與就醫提醒,幫助你安全度過腸胃炎高峰期。
腸胃炎主要分為兩類
1.細菌性腸胃炎:常因大腸桿菌、沙門桿菌、葡萄球菌等食物中毒菌引起,食物保存不當容易感染。
2.病毒性腸胃炎:常見病毒包括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等,症狀包括腹瀉、噁心、腹痛,少數會伴隨發燒、肌肉痠痛或頭痛。病程長短依個人體質和免疫力而異。
輕症處理
飲食清淡、多喝水即可,多數人一到兩天可自行恢復。
可吃白粥、白吐司、白麵條,必要時喝稀釋的電解飲料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禁食」一兩餐可以減少腸胃負擔,但不可長時間完全不吃。
何時就醫
成人腹瀉一天超過7~8次,伴隨持續嘔吐、腹痛,應立即就醫。
小嬰兒持續腹瀉或無法進食配方奶,也需就醫。
糞便或嘔吐物帶血可能不是單純腸胃炎,需及早診治。
注意衛生與飲食
避免油炸、燒烤、甜食等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逐步恢復飲食。
病毒性腸胃炎傳染力強,排泄物清理後務必洗手,飯前便後勤洗手,避免接觸公共場所。
透過清淡飲食、補充水分與保持衛生,大部分腸胃炎患者可安全度過,但症狀嚴重或持續不退時,仍需及早就醫。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諾羅病毒在「這1物品」可活超過70天!你每天都在碰 醫曝這招徹底殺菌
·腹痛又腹瀉是「腸胃炎or食物中毒」?醫揭關鍵差異 3情況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