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健康議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2年報告,全球超過10億人體重過重,且人數持續攀升。國民健康署統計指出,台灣成人過重與肥胖比率達47.9%,等於每兩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超標;肥胖除了影響外觀,更與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息息相關,因此「為健康而瘦」已成為現代人共識。
現代人對於健康減重的需求日益提高,中醫因其強調體質調理、標本兼治,逐漸成為不少人減重首選。中醫師周亞錚指出,在他的減重門診中,有不少民眾從70多公斤瘦到50初公斤,也有破百公斤的患者成功減重至70公斤上下,且體態穩定、不易復胖。中醫如何做到?我們一起深入了解。
中醫減重三大核心方法
1.中藥調理:從內而外,調整代謝體質
中醫重視個人體質診斷,針對不同體質開立對應的中藥方劑。中藥可強化脾胃、促進代謝、抑制食慾,改善水腫與脂肪堆積問題。
常見藥材如:
增強代謝:麻黃、山楂
去痰濕水腫:薏苡仁、茯苓、澤瀉
此方法適合體重基數較大、想進行全方位體質改善者。搭配良好飲食習慣,中藥能有效減重並降低復胖機率。
2.埋線治療:局部雕塑,刺激穴位長效作用
周亞錚說明,將可吸收羊腸線埋入如中脘穴、天樞穴等穴位,透過持續刺激達到抑制食慾與局部燃脂效果。
此法適合針對局部肥胖(如小腹、大腿馬鞍肉)者,療程快速、不影響日常生活。不過屬於微侵入式治療,建議由專業醫師評估後進行。

3.針灸減重:調節內分泌、促進脂肪代謝
透過針刺特定穴位如耳穴、足三里、內關穴等,幫助調整體內代謝與抑制食慾。有些情況下會配合電針提升療效。
針灸適合輕中度肥胖者,也可針對特定部位做局部塑形,療效穩定且安全。
醫師推薦:5大穴位助瘦身,自行按摩也有感!
1.內關穴:調整腸胃、穩定情緒,減少情緒性暴食。
2.足三里穴:助消化、促進排便,改善代謝。
按法:可用指節或指尖按壓3~5秒,左右交替進行3~5回合。
3~5. 耳穴三寶:胃點、飢點、內分泌點
「胃點」「飢點」:抑制食慾
「內分泌點」:增加飽足感、平衡荷爾蒙
建議使用耳珠(如王不留行子)貼壓穴位,或用手搓揉整個耳部,每天飯前進行,建立儀式感,有效提醒自己控制飲食。
健康減重 中醫助你找回平衡
中醫減重強調調整體質、從根本改善肥胖。周亞錚醫師提醒,無論選擇何種療法,均應搭配良好生活習慣,包括:
1.規律作息
2.均衡飲食
3.足夠睡眠
4.適度運動
周亞錚呼籲,唯有中醫專業搭配個人努力,才能達成真正健康、持久不復胖的減重成果;他並強調:「減重不只是變瘦,而是健康的管理與自信的重建。」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糖尿病前期如何控制? 營養師授「1飲食秘訣」逆轉高血糖:白飯、麵別餐餐吃
·他血糖忽高忽低,竟是「每日運動」惹禍!醫揪背後真相 推薦2運動降低胰島素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