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衣住行之中,「食」始終是民生首要。從古語「民以食為天」到養生風氣盛行的現代,人們愈加關注如何吃得健康。然而食物種類繁多,到底該怎麼選擇?中醫「藥食同源」的概念指出,許多日常食材本身就具備調理身體的作用,只要善用冰箱裡常見的食物,也能達到保健效果。
根據《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記載,食物與藥物同樣具有寒、涼、溫、熱等「四性」,以及酸、苦、甘、辛、鹹的「五味」屬性。中醫認為,只要依照個人體質選擇對應食物,便能從飲食中達到調理、預防疾病的功效。
蔥、薑、蒜都屬辛溫食材
林百齡中醫師指出,居家常見的蔥、薑、蒜,都是屬性為「辛溫」的食材,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免疫力並有助於緩解感冒。其中,蔥具開胃與改善過敏體質的效果,但體質燥熱或容易流汗者應避免過量;薑具有抗感冒與止嘔作用,但胃食道逆流者需留意;蒜則擅長預防心血管疾病,但因具抗凝血特性,正在服用抗凝血劑者須謹慎食用。

而屬性甘平的紅棗、枸杞與山藥則以補氣養血見長。紅棗能提升免疫力與穩定血壓,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份量;枸杞有助於護肝與改善眼睛疲勞,但過量恐引發腹脹或腹瀉;山藥則能促進消化、穩定血糖,但因含鉀量高,腎病患者不適宜食用。
中醫師推薦兩道養生美味
林百齡也分享兩道簡單的家庭養生食療。第一道「香蒜蔥雞湯」以雞肉搭配大量蔥蒜與薑片,能在冬季強化免疫力、暖身去寒。第二道「山藥紅棗排骨湯」則以電鍋即可完成,融合山藥、紅棗與枸杞的滋補特性,適合作為平日保健與補氣料理。

林百齡提醒,冬季是人體能量轉換的重要時節,若能從日常飲食著手掌握食材屬性,不僅能提升體力,也有助於預防季節性不適,讓民眾在家就能輕鬆達到養生效果。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立冬進補必喝!中醫師大推「這1碗湯」養心、補脾腎 素食者也能享用
·立冬一到就腰痠、手腳冰冷?中醫師大推「1飲料」養陽補腎 冬季必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