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腳水腫是很常見的求救訊號之一!不只是循環差、沒運動,背後可能藏著身體失衡的根源。營養師高敏敏說明,水腫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不同的水腫類型,代表著不同的身體警訊!快來看看你是哪一型!

1、週期型水腫

荷爾蒙變化或生活作息不規律,經期前後、熬夜常見,會覺得全身腫脹、沉重感明顯。

2、心臟型水腫

心臟無力、血液回流不佳,水分容易滯留在下半身;特別是雙腳浮腫、晚上更明顯。

3、肝臟型水腫

肝功能異常、蛋白質合成不足,腹水、腳踝腫脹常見,易伴隨疲倦、黃疸等症狀。 

4、血管型水腫

長期血液循環不良要小心皮膚潰瘍。

.急性:下肢突然紅腫、疼痛(如血栓)

.慢性:靜脈曲張、皮膚暗沉

5、淋巴型水腫

手術後、腫瘤壓迫或先天性異常,常見於單側肢體腫脹偏硬、不易消退,伴隨消化慢、免疫力下降。

6、甲狀腺型水腫

甲狀腺功能低下造成「黏液性水腫」,常見於臉部、眼皮、小腿前側腫脹較硬、不明顯疼痛。

 

7、腎臟型水腫

腎功能異常導致尿蛋白流失(蛋白尿),水分與鈉排泄出問題,腫在眼皮、臉部、下肢,早晨特別明顯。

8、脂肪型水腫

女性常見脂肪細胞異常堆積,導致下肢腫脹、痠痛、壓痛感,易與單純肥胖混淆。 

吃對才能幫助消腫

高敏敏強調,想改善水腫 不只是「少鹽少水」,更要吃進能幫助代謝、穩定體液平衡的營養素。關鍵營養素包含:鉀、維生素B6、優質蛋白、非精緻澱粉、好脂肪。從早到晚這樣吃,啟動代謝、排鈉排水、穩定血糖情緒一次到位!

.早餐|高鉀蔬果+膳食纖維→幫助利尿代謝

例:香蕉、奇異果、菠菜。能穩定血糖、促進循環與代謝。若為「腎臟型水腫」需限制鉀攝取 請依醫師建議!

.午餐|優質蛋白+少鹽飲食→減輕水腫

例:魚肉、雞胸肉、黃豆製品,可穩定血壓、維持循環順暢。「肝臟型」要注意總蛋白攝取不足;「腎臟型」則需避免高蛋白過量。

.晚餐|低鈉飲食+維生素B6 → 幫助排水

例:蛋、堅果、深綠蔬菜,能幫助神經傳導、促進利尿。「心臟型水腫」建議控制水分總攝取量。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這6種下肢水腫」恐是致命重症!可怕警訊一次看 按壓凹陷無法復原不妙了
·一到下午腿浮腫怎麼辦? 醫授「3招」改善靜脈循環:多喝水也有用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