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只痛一邊才叫偏頭痛?頭痛能忍就忍,儘量不要吃止痛藥?同一種類的頭痛藥吃久了,越吃越沒效?這是許多有偏頭痛困擾的人心中的疑問,這也顯示有偏頭痛問題的人真的很多。
的確,根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報告指出,過去30年以來,偏頭痛高居導致失能疾病的第二名,在50歲以下青壯年族群中甚至排名第一,影響全球大約10~20%的人口。
在台灣,根據統計,有200萬人左右有偏頭痛的問題,女性發生機率比男性來得高,全台女性偏頭痛的比率為14.4%,是男性的3倍之多;尤其容易出現在20~50歲的女性族群,每5人就有1位患有偏頭痛。除了造成生活品質下降之外,頻繁發作的偏頭痛,更容易合併焦慮、憂鬱、失眠等身心問題。神經內科醫師特別呼籲,偏頭痛不只是一個症狀而已,而是一種需要治療的慢性疾病。
根據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公佈最新「113年偏頭痛認知研究大調查」顯示,73%受訪者表示會不定時頭痛,有67.5%的頭痛患者須請假在家休息,而且平均每人一個月會請3.22天病假,每月因頭痛導致的經濟損失為5,156.6元,每年約減少1.3個月的收入;另有68.7%的頭痛患者,會花錢尋求改善頭痛的方法。簡單來說,頭痛不僅影響生活品質,還會讓荷包受損。
雖然有9成受訪者認為,偏頭痛可能會嚴重影響個人生活,甚至導致失能,而且偏頭痛也是全球50歲以下失能原因第一位,但卻仍有3成受訪者認為,偏頭痛只是身體不適的症狀而已,痛起來吃止痛藥就好,未必需要就醫並治療;更有超過5成受訪者不知除了吃止痛藥外,預防性治療可以降低偏頭痛的發作頻率。
Box年輕族群對偏頭痛認知度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調查中也發現,20~29歲族群對偏頭痛的就醫認知、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以及對偏頭痛會導致失能的警覺性,都比年長族群來得低。關心年輕人的勞動力的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表示,希望透過這次調查,改善職場、社會大眾對偏頭痛的認知,讓更多人瞭解偏頭痛是可以預防的疾病,也讓偏頭痛族群不再因此影響工作和生活。
|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常頭痛別只吃止痛藥!營養師推薦「4大舒壓營養素」,從飲食改善偏頭痛體質
.偏頭痛有救了!臺灣團隊突破性發現血液生物標記,全球首度精準診斷邁向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