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連梳頭、穿衣服都舉不起手,還以為只是五十肩,結果檢查才知道是旋轉袖肌腱破裂。」一位年約60多歲的小林女士在就診時這樣描述。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昱彰指出,許多人一旦出現肩膀疼痛、手抬不高等情況,常以為是退化或五十肩,甚至自行上網找復健運動練習,但症狀久久未改善,實際上可能是旋轉袖肌腱斷裂所致。

肩關節肌腱磨損,引起劇烈疼痛

陳昱彰解釋,旋轉袖由四條肌肉組成,分別是棘上肌、棘下肌、肩胛下肌與小圓肌,它們就像「棒球手套托住球」一樣包覆在肱骨頭外圍,幫助手臂完成上舉、內外旋等動作。肩關節是一個活動範圍廣的「球窩關節」,但也因結構複雜、軟組織密集,一旦出現肌腱磨損、骨刺或軟組織損傷,便會引起劇烈疼痛與活動受限。

陳昱彰說,旋轉袖肌腱破裂的原因包括跌倒、車禍、搬重物、長期過度使用肩部肌肉,或隨年齡退化導致肌腱脆弱失去彈性。初期症狀常被誤認為是拉傷或五十肩,若延誤治療,恐造成永久功能受損。

診斷上除理學檢查與X光外,超音波與核磁共振(MRI)可以清楚顯示破裂的部位與嚴重程度,協助醫師擬定治療方案。

手術技術進步 多數患者可完全復原

若確診肌腱破裂,建議及早治療。陳昱彰指出,目前手術方式包括小切口手術(約3至4公分)及關節鏡手術(多個約1公分的小傷口),可進行肌腱縫合、清除沾黏及磨除骨刺。根據破裂大小與型態,醫師會使用醫療鉚釘固定肌腱。

隨著醫材技術進步,現行鉚釘材質包括金屬、塑化、生物可吸收與全縫線等多種選擇。值得注意的是,全民健保將於114年下半年起部分差額給付縫合鉚釘,讓病人可依需求與預算選擇,減輕醫療費用負擔。

術後需進行3至6個月的復健,大多數病人能逐步恢復日常生活與運動功能。

肩膀疼痛別拖延 及早診斷效果佳

陳昱彰提醒,若出現肩膀疼痛、手臂無法抬舉、夜間痛或持續活動受限等情況,應盡快就醫檢查,勿自行復健或延誤治療時機。

旋轉袖肌腱破裂雖常見,但只要及早治療、規律復健,恢復效果非常好,他強調,正確診斷與適當治療不僅能減少疼痛,也能幫助患者重拾生活品質與行動自由。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不是五十肩!肩膀痛炸恐是鈣化了 醫提「2線索」:上班族1姿勢快改
·「五十肩」肩膀爆痛舉不高!半夜還會被痛醒 圖解「3動作」解救:1條毛巾助攻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