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製品是植物性蛋白的重要來源,對健康有許多益處,例如:幫助運動後肌肉修復、提供植物性雌激素如大豆異黃酮),有助女性荷爾蒙平衡、相比動物性成分,減少膽固醇危害。不過,有些人會發現,喝完豆漿、吃了豆腐或豆干後,腸胃容易「咕嚕咕嚕作響」、腹脹,甚至排氣增多。這是怎麼回事呢?

為什麼吃豆製品會脹氣?

1、寡糖含量高,腸道菌發酵產氣

邱筱宸 醫師指出,豆類含有棉籽糖(raffinose)等寡糖,這些碳水化合物無法被小腸酵素分解,會直接進入大腸,在那裡被腸道菌發酵,產生氣體(如氫氣、二氧化碳、甲烷),導致腹脹與放屁。

2、食物停留時間長

若空腹吃大量豆製品,而且搭配高脂肪、難消化的食物,會延緩胃排空時間,讓豆類在腸道停留太久,更容易感覺脹。

3、蛋白質豐富,腸胃需要適應期

豆漿、豆腐、豆干蛋白質含量高,對消化功能較弱者,攝取過量可能會因整體消化負擔增加而出現腹部不適。

4、個人體質與腸道菌叢差異

每個人的腸道菌叢不同,有些人對豆類特別敏感,多吃容易脹氣;但也有人能夠輕鬆消化、幾乎不受影響。

研究顯示,長期廣泛攝取豆類者,腸道菌叢可能逐漸往好的方向改變,產氣反應就有機會減少。

怎麼吃豆製品比較不會脹氣?

1、選擇「發酵型」豆製品,更容易消化

例如納豆、味噌(但要注意鹽分攝取不能過量!),此類食品已經部分分解寡糖與蛋白質,腸胃比較容易吸收。

2、會不適的人,從「少量」開始吃,讓腸道慢慢適應

初期建議從100ml的無糖溫豆漿或小塊嫩豆腐開始,讓腸道逐漸適應。

3、避免空腹吃大量冷豆製品

空腹腸胃較敏感,冰豆漿、冷豆腐可能加重刺激。

豆製品雖然營養價值高 但這些族群需要注意

1、腹部手術後:術後早期(特別是2週內)腸蠕動尚未恢復,建議先以低渣、易消化飲食為主,隨腸蠕動恢復可逐步引入豆製品。

2、腸躁症患者:豆類屬於高FODMAP食物,易引起腹脹與排氣。腸躁症患者可考慮在醫師或營養師指導下進行低FODMAP飲食。

3、有腸阻塞病史者:避免單次過量攝取高纖豆類,以防再次阻塞。

4、長者或腸蠕動緩慢者:腸道活力下降,排氣不順,建議分次攝取煮熟豆製品。

長期素食者如何避免豆製品造成脹氣?

1、調整進食方式:讓腸胃更輕鬆

.少量多餐:避免單餐攝取過多豆製品(建議每餐控制在1.5份以內)

.豆類一定要煮熟:避免未熟的寡糖與皂素刺激腸道

2、挑選適合種類:減少腸道負擔

.發酵豆製品(如納豆)

.腸胃敏感的人可先選擇嫩豆腐或過濾豆漿(無渣),等適應後再逐步增加

.豆類蛋白與堅果、全穀、菇類輪替,避免單一營養來源

3、改善體質體環境:養好腸道菌相

.考慮補充益生菌與益生元

.保持適度運動:例如每日快走20分鐘,幫助腸道蠕動

.維持良好排便習慣:攝取蔬菜水果,避免便秘讓氣體堆積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不是嫩豆腐!營養師認證「2種豆腐」最適合減肥 小心這4款吃一點就爆卡
·豆漿降膽固醇又助減肥! 專家驚揭「5種人」小心喝:有脂肪肝的人中了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