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掌握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的第一手資料,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組成特遣隊,徒步5天透過垂降等方式,抵達山崩形成的荒原,清楚拍下溢流口的水流狀態。由於山壁隨時有崩落的危險,也讓網友們直呼這是一場貼著生死邊緣前進的任務。
特遣隊冒險走在碎石坡。圖/翻攝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由萬榮林道入山,翻越望溪稜線,經過五天半徒步,特遣隊終於抵達瀑布崖口,沿途避開揚塵穿越大規模崩塌帶,還必須涉險垂降,挑戰高落差地形。特遣隊指出,現在堰塞湖溢流口已經下切超過100公尺,樹木也已經發生枯枝的現象。
湖水看似平靜實則湍急,周邊植物也全部死亡。圖/翻攝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特遣隊冒險走在下切80公尺的碎石坡,抵達馬太鞍溪主匯流口,綠色的湖面看起來相當漂亮,但其實水流湍急,連站在湖邊都有困難,且堰塞湖周邊森林植物,全數因淹水後、灰泥包覆死亡。
堰塞湖附近地表仍持續變形。圖/翻攝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特遣隊探勘發現堰塞湖溢流後短短2週內,河道已被沖刷加深超過100公尺,溪水侵蝕力強大,沿途山壁陡峭,顯示短期河相與地形變化劇烈。地表仍持續變形,目前開挖施工便道或鑽炸作業皆不安全,貿然施工恐發生更大規模崩塌。
特遣隊徒步前進馬太鞍溪堰塞湖調查資料。圖/翻攝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特遣隊2號展開勘查、7號平安返回,特遣隊員公布第一手畫面,包含煙塵瀰漫的堰塞湖區、周邊一片死寂的山坡等。貼文吸引近1萬名網友按讚,許多網友紛紛留言,感謝探勘隊的辛勞,「這不是一般的登山,而是一場貼著生死邊緣前進的任務」、「探勘超人」,此次冒險挺進山區,也讓林保署能更精確掌握堰塞湖變化,擬訂出解決危機的解方。
花蓮/陳勁曄、吳柔廷、魏珏如 責任編輯/陳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