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就像大腦的「心肌梗塞」,當供應大腦的血管出現問題時,腦細胞就會因為缺乏氧氣和養分而開始死亡。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謝炳賢主治醫師指出,人體的心臟24小時不停運作,將血液輸送到全身,而血管就像管道系統負責運輸。當這個系統出現阻塞或破裂時,就會發生中風。腦中風是台灣十大死因第四名,也是造成失能的主要原因。

Q1、中風一定會有後遺症嗎?

A不一定。中風的預後取決於多個因素:中風類型、嚴重程度、治療時機和復健配合度。輕微中風經過適當治療可能完全恢復,即使是嚴重中風,透過積極復健也能改善功能。關鍵是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和持續復健。

Q2、年輕人也會中風嗎?

A會的。雖然中風好發於中老年人,但年輕人也可能發生,特別是有先天性血管異常、心臟病、凝血障礙或使用毒品者。近年來因為生活壓力大、飲食西化,年輕型中風有增加趨勢。年輕人更要注意預防。

Q3、中風手術危險嗎?成功率如何?

A現代神經外科技術已相當成熟,手術風險已大幅降低。經動脈取栓術成功率可達80-90%,重大併發症率低於5%。出血性中風手術風險較高,但對於符合手術適應症的患者,手術利益通常大於風險。

Q4、什麼情況下需要開刀?

A缺血性中風:大血管阻塞且發病8小時內可考慮取栓手術。出血性中風:血塊大於30毫升、小腦出血大於3公分、有腦壓升高或腦幹壓迫症狀時需考慮手術。最終決定需由神經外科醫師評估。

Q5、中風後多久可以開始復健?

A通常在病情穩定後24-48小時就可以開始被動關節活動,避免關節僵硬。主動復健則需等神經學症狀穩定後進行。早期復健有助於減少併發症,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但需在醫療團隊指導下進行。

Q6、如何預防中風?

A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最重要的。定期健康檢查、戒菸限酒、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壓力管理都很重要。有心房顫動或其他心臟病史者需特別注意並按時服藥。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中風突然發作,醫示警「這些急救方法」都錯了! 服降血壓藥、自行去附近診所都中
·手腳發麻是中風前兆? 醫教「簡單1動作」10秒快速自測風險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