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心臟內科心律不整團隊再創國內醫療里程碑。自 2023 年起受邀參與全球指標性的「Aveir Dual-Chamber Leadless i2i IDE Study(AVEIR DR i2i Study)」,成為台灣唯一合作醫療中心,並成功完成國內首批「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臨床植入。此技術突破長期以來無導線節律器僅能單腔起搏的限制,象徵台灣正式邁入心律調控治療的新時代。

台大醫院在臨床試驗期間共為5位患者完成植入,追蹤近3年,結果顯示,裝置運作穩定,心房與心室可維持良好同步性,患者心臟功能、運動耐受度與生活品質均明顯提升。

該系統已於2025年9月獲TFDA核准,可望於11月底至12月初正式納入臨床使用,醫院預計今年12月再安排3位患者接受治療,讓更多病人受益。

技術三大突破:從單腔進化到雙腔

過去台灣使用的無導線節律器皆為「單腔心室型」,無法進行心房起搏,由於心房肌層極薄,使裝置固定成為技術難點,因此,全球多年來始終未能廣泛臨床應用。

此次導入的系統具三大革新:

1. 安全性與舒適度大幅提升

 無需胸前導線與皮下電池,經股靜脈微創植入

 裝置小如子彈、術後幾乎無疤痕

 降低感染、導線脫落等併發症

 電池壽命長達8~12年,減少手術次數

2. 電池可更換、延長使用期限

電力耗盡時可微創取出並更換裝置,而非在體內累積多顆節律器,對年輕患者尤其有利。

3. 心房起搏+雙腔同步(Dual-Chamber Pacing)

系統可在心房起搏並以體內無線技術與心室裝置協同運作,模擬自然心律,改善血流動力學與預後。此突破也讓過去無法受惠的竇房結功能不全患者獲得新治療方案。

展望:下一步朝「生理性起搏」邁進

目前無導線節律器主要起搏右心室,雖安全便利,但同步性仍不及使用傳導系統的傳統節律器。台大團隊指出,能利用心室傳導系統的無導線技術已進入人體試驗,未來將進一步改善心室收縮效率,造福更多患者。

台大醫院心律不整團隊表示:「雙腔無導線節律器特別適合血管條件受限、感染風險高或多次導線置換的患者。本次導入不僅是技術突破,更代表台灣在心律不整治療上邁出關鍵一步,未來將帶動整體照護模式的重大變革。」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心肌梗塞「5個非典型症狀」更常見!肩頸痠、消化不良注意 醫示警:發作前1個月就可能出現
·心肌梗塞突發作!醫授「送醫前自救方法」 肩膀痠痛活動後又好是警訊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