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脫臼」只是一次性的意外,復位後就沒事。但臨床上常見的「慣性脫臼」,才是真正讓人困擾的問題!只要一個動作、甚至沒有明顯外力,關節就可能再次滑出去,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對此,新竹東元綜合醫院骨科張耀元主治醫師分享,慣性脫臼常見原因與預防守則,幫助大家更清楚認識這個問題。
為什麼會有慣性脫臼?
1、先天性關節鬆弛
有些人天生關節鬆,韌帶缺乏足夠支撐,遺傳體質讓關節容易反覆脫位。
2、外傷或舊傷未癒
曾經受過外傷或脫臼,韌帶、肌肉、關節囊、關節盂唇受損後,穩定性下降,更容易再次發生。
3、重複性運動或壞習慣
像是籃球、棒球、羽毛球等需要大幅度出力的運動,或長期反覆同一動作,關節會逐漸失去穩定。

4、肌力不足
缺乏足夠的肌肉支持,關節就像少了護欄,一個不小心就跑位。
5、年齡與退化
隨著年紀增長,韌帶彈性下降、關節結構退化,脫臼的風險也會增加。

如何預防慣性脫臼?
1、強化肌群
透過肩膀外旋、內旋練習,或深蹲、腿部伸展等運動,建立肌肉保護罩。
2、避免高風險動作
避免過度伸展或突然大力出手,降低不必要的風險。
3、護具保護
在運動或搬重物時,佩戴護具能提供額外支撐。
4、規律復健
若有脫臼史,應在醫師或治療師指導下,按部就班復健,恢復關節穩定。

張耀元強調,慣性脫臼不是「忍一忍就會好」,反覆發生反而會讓關節越來越不穩。記得,手術不是唯一解,日常保養與復健才是長久之道。而如果你有反覆脫臼的情況,建議盡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與治療,避免反覆受傷導致軟骨磨損、關節退化!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關節發出「喀喀聲」,這3種情況快去就醫! 醫告訴你正常與不正常的區別
·醫點名「4大NG姿勢」恐害人工關節脫臼! 別翹腳、睡覺最好雙腳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