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近期公布的一份近300萬筆華人健康大數據的研究成果,揭示台灣糖尿病與腎臟病的驚人關聯。結果發現,糖尿病前期族群的腎病變風險高達15.31%,是一般人的3倍;而糖尿病患者的腎病變風險更飆升至 56.29%,相當於一般人的11倍。專家警告:「糖尿病前期不是安全區,而是健康警訊。」

糖尿病前期即啟動「糖腎連鎖」

演譯基金會董事長石曜堂指出,這些數據明確顯示「糖腎連鎖」在血糖異常初期就已發生。當血糖開始升高,腎臟負擔隨即增加,若未及時發現與介入,病程可能快速惡化。

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指出,糖尿病與慢性腎臟病每年約耗費健保近千億元,若能提早發現、整合照護,將大幅減輕醫療與經濟負擔。目前健保署已推動「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整合照護方案」,結合跨科別、跨層級團隊,協助病人穩定血糖與腎功能。龐副署長也肯定演譯基金會的大數據貢獻,並表示將持續結合產、學、醫界力量,打造以預防為核心的全民健康照護體系。

醫界示警:糖尿病年輕化 洗腎族群半數為糖友

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陳宏麟醫師指出,全台目前約有 280 萬名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前期盛行率高達 29.6%(全球第三),且年輕化趨勢明顯。他提醒,約有 4 成糖友會併發腎臟病變,是台灣洗腎的主因,其他併發症還包括心肌梗塞、中風與視網膜病變。

陳宏麟強調,糖尿病防治不能只靠藥物,而需整合營養、運動、教育與檢驗的全方位照護。

精準醫療助早篩,生物標記提前預警腎病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數據中心副院長郭錦輯醫師指出,腎功能惡化初期常無明顯症狀,導致錯失治療時機。台灣洗腎患者中,幾乎每兩人就有一人為糖尿病患者。

前工研院生醫所副所長錙翎博士補充,最新研究證實,腎功能生物標記檢測可在傳統指標異常前就預測腎病風險,成功補足現有檢測的不足,此研究成果也被納入《台灣糖尿病腎臟疾病臨床照護指引》,成為早期篩檢的重要依據。

數據揭示的不只是危機,更是改變的契機,期望透過跨界合作與精準健康策略,台灣有機會從洗腎王國轉型為預防醫學典範,讓健康防線前移,讓每個人都能避開糖與腎的雙重陷阱。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台灣糖尿病盛行率10%!控制血糖從飲食、運動與情緒管理開始
.<常春月刊>11月號搶先看:關注血糖護健康!掌握醣化血色素標準,遠離糖尿病風險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