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常春月刊>512期
在台灣,大約每10位成人中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但許多人仍以為「那是老年人的病」,忽略了血糖正在悄悄改變身體的平衡。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提醒我們——糖與醣,正在重塑現代人的健康樣貌。
全球已有超過五億人受到糖尿病的影響,台灣成人糖尿病盛行率約10%左右,但最令人憂心的是,「早期無症狀」讓許多人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頻尿、口渴、體重變化等,這些看似平常的小毛病,其實可能就是身體在對你發出的求救信號。
在醫療進步的今天,糖尿病不再是絕對的命運,而是一場需要智慧與紀律的長期對話。除了藥物治療之外,控制血糖更仰賴生活態度的轉變,從餐桌開始,選擇少糖、少油、多蔬果與全穀類的飲食;從每天的生活中擠出時間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就能讓血糖穩定、心情變好,也能睡得更穩。
更重要的是學會與自己的情緒相處。慢性病的管理,不只是對抗數字的起伏,更是一場心靈的修煉。許多糖友的故事告訴我們:當他們從「被動控制」走向「主動照顧」,血糖穩定的不只是身體,還有生活的重心。
本期專題也特別聚焦「第一型糖尿病」——這是一種好發於兒童與青少年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體內的胰島β細胞遭破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對這群年輕的戰士而言,血糖管理不只是醫療課題,更是一種成長的勇氣。
或許,我們都該重新認識「血糖」這兩個字,它不只是一個醫學名詞,而是身體健康表現,當你願意停下來關心自己的數字、自己的感受,也許就能在這場與血糖的拉鋸戰中,找回主導權。
期望透過本月專題,成為你重新認識身體、理解血糖的契機。因為每一次測量、每一次選擇,都是愛自己最實際的行動。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便當「炸排骨vs.炸雞腿」哪個胖?營養師解答 熱量差距嚇壞一票人
·「白飯vs麵條」哪個比較好?專家給答案了 搭配這2種食物血糖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