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局呼籲,政府普發現金不會透過簡訊連結或要求輸入帳戶資料。圖/刑事警察局提供
刑事局呼籲,政府普發現金不會透過簡訊連結或要求輸入帳戶資料。圖/刑事警察局提供

政府推動《韌性特別條例》修正通過後,將編列特別預算執行「普發現金」措施,原本是保障全民權益的政策,卻也可能被詐騙集團濫用作為話術。刑事局指出,目前尚未出現民眾因「普發現金1萬元」受騙的報案紀錄,但已有歹徒假冒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發送釣魚簡訊,企圖藉由惡意連結竊取民眾資料,警方已迅速鎖定並查獲發送簡訊的假基地台設備,展現超前部署決心。

依據「165打詐儀錶板」最新統計,114年8月全國每日平均受理詐騙案件493件,財損金額約2億3,705萬元,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28%與47%。雖顯示整體詐欺趨勢有下降,但詐團手法不斷翻新,稍有不慎仍可能中招。以案件數來看,前三大類分別是「網路購物詐騙」(22.4%)、「假投資詐騙」(13.98%)及「假交友投資詐騙」(8.08%);若以財損金額來計算,假投資詐騙最嚴重,占比高達47.16%,其次是假交友投資詐騙(19.41%)與假檢警詐騙(13.03%)。

刑事局提醒,近期「網路購物詐騙」案件持續增加,歹徒常利用社群平台、拍賣網站或來路不明的購物網刊登低價商品,待民眾下單後再以補差額、系統錯誤或加收運費為由要求多次付款,甚至收款後立即失聯。警方呼籲,網購應選擇官方或知名電商平台,避免點擊不明連結,若遇到「先付款再出貨」或對方急促催款,更要提高警覺,並建議多利用第三方支付降低風險。

為防堵詐團藉「普發現金」名義行騙,刑事局特別歸納三大高風險手法:

一是假檢警詐騙。詐團先以郵局通知「普發1萬元遭冒領」為由,轉接假冒的警察或檢察官,聲稱民眾涉入重大刑案,進而要求交付存摺、提款卡或OTP密碼,甚至索討大筆現金。歹徒常藉「偵查不公開」製造壓力,阻止民眾查證。

二是騙取金融帳戶。詐團假借協助登記或代領名義,要求寄送金融卡或借用帳戶,導致民眾帳戶淪為洗錢工具,不僅損財,還可能背上法律責任。三是釣魚簡訊。詐團冒用政府名義發送「立即登記普發現金」連結,誘民眾點擊後輸入個資與金融資訊,造成資安風險。

刑事局強調,政府不會透過簡訊或電子郵件通知領取現金,也不會要求至ATM或網銀操作轉帳。民眾務必牢記「不點擊、不填輸、不匯款、不轉傳」四大守則,並以政府官方資訊為唯一依據。

目前刑事局已成立「普發現金詐欺」專案小組,主動蒐報涉詐簡訊、社群帳號、廣告與假網站,一旦接獲通報,立即要求電信業者停話、停權,或將網站下架,並指派專責隊伍溯源查緝,以阻斷詐騙管道。

同時,刑事局也透過「165打詐儀錶板」、165官方LINE、臉書粉絲專頁,以及刑事局IG與YT平台,持續推播最新案例與防詐影片,幫助民眾隨時掌握新型詐騙手法。

警方最後呼籲,若發現疑似「普發現金1萬元」相關詐騙訊息,可至「165打詐儀錶板」(https://165dashboard.tw/)或「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https://fraudbuster.digiat.org.tw/)檢舉通報,或直接撥打165專線檢舉。唯有全民共同提高警覺,才能守護財產安全,不讓詐團有機可乘。

(刑事警察局 廣告)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