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受到丹娜絲颱風侵襲,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清水溪河岸,發生土石崩塌阻斷溪流,形成當地史上第五次出現堰塞湖,蓄水量大約超過2萬立方,所幸當天就有自然溢流的情況,解除危機,對此,下游民眾表示,看到花蓮這樣非常難過。根據臉書翻轉地理教室發文,目前國內還有兩處監測中的堰塞湖。

草嶺村清水溪上游堰塞湖。圖/台視新聞(資料畫面)

草嶺村清水溪上游的堰塞湖,當時經過研判,壩堤高度60公尺,壩長320公尺,蓄水量一度來到2245萬立方,還好當天夜晚就出現自然溢流,3天後堰塞湖就消失,恢復成自然河道。

清水溪上游7月初形成堰塞湖空拍畫面。圖/台視新聞(資料畫面)

這回颱風造成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驚人水量衝進村莊釀慘重災情,讓同在堰塞湖下游的居民們感同身受,看得揪心。古坑鄉草嶺村村長陳兵通回想當時表示,溢流出去的時候,第四河川局算速度很快,也很有責任一直廣播,可以疏散的疏散,看到花蓮覺得很難過。

新竹泰崗溪、花蓮樂樂溪 2堰塞湖持續監測

台灣位於板塊交界帶,地勢陡峭、地質破碎,加上地震或颱風豪雨不時造成山區土石崩塌,從1979年以來,台灣已出現88個有紀錄的堰塞湖,多半在處理前就潰決。

根據臉書翻轉地理教室的PO文,相關單位持續觀測的3個堰塞湖,包含花蓮馬太鞍,在今年7月因薇帕颱風上游國有林地大規模崩塌,土石阻塞河道形成。第二個則是新竹泰崗溪,去年11月康瑞颱風形成;第三個是花蓮樂樂溪,今年1月因嘉義台南地震造成。如今馬太鞍溪溢流釀災,另2處持續觀測。

仍有2處堰塞湖監測中。圖/台視新聞製圖

天災?人禍?救災後全盤調查 防憾事再發生

至於容易形成堰塞湖的清水溪上游,目前狀況穩定,相關單位不敢大意嚴正以待,第四河川分署副署長張朝恭指出,最近2個月期間,在古坑上游地區雖然仍有大雨發生的情形,但是整個流路也都非常的順暢,已經恢復了自然河道。

這回花蓮堰塞湖溢流,造成嚴重災害,究竟是單純天災,還是提前預警措施沒有完善,將等救援工作完成,進行全盤性調查,避免憾事再發生。 

雲林/蔡佩旻、林書弘、吳祥三 責任編輯/陳盈真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