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死傷災情,外界質疑中央是否未即時通報花蓮縣府,進而導致人員受困。內政部今(25)日說明,溢流以前部長共聯繫花蓮縣長、副縣長及秘書長4次,並透過民政系統、消防署傳真多次告知,並於21號提供1837戶、8524人的撤離名單,其中有5千多人採取垂直避難。
內政部稍早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時說明,在堰塞湖溢流、23日16時30分之前,部長共聯繫花蓮縣長、副縣長及秘書長4次,透過民政系統共通知14次,消防署傳真通報10次,細胞廣播通報共12次。
其中,21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開設第一天,下午3點指揮官就邀集花蓮縣府、專家參與疏散撤離會議,晚間8點就決定針對高風險地區執行3種避難疏散方式(收容、依親、垂直避難)。同日,由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套繪影響範圍,共計影響人數1800戶,農業部建議增加37戶,合計共建議疏散1837戶,地點、住址中央同步通報給地方政府。
內政部還原堰塞湖溢流前通報時間序。圖/內政部提供消防署署長蕭煥章說明,在22號地方政府開始執行因應措施,光復鄉、鳳林鎮、萬榮鄉共處置1837戶、8524人,其中5239人採取「垂直避難」。垂直避難就是就近往高樓層移動,至於為何會有民眾躲到屋頂?是怎麼樣的高樓建築物才符合垂直避難,相關作業在地方政府水區保全計畫裡都有列述清楚,屬地方政府實際執行。
花蓮疏散撤離人數統計。圖/內政部提供蕭煥章表示,23號在事發當日,早上6點即開始發送細胞簡訊警告並通知花蓮民政處,同時發送電視、電台插播警訊,又因村內廣播系統有問題,也出動警車、消防車不斷進行巡邏廣播。
內政部長劉世芳補充說明,受樺加沙颱風影響,山區可能出現600至800豪米雨量,同時這段期間花蓮有兩次小地震,堰塞湖水位已經接近壩頂,研判真的有可能發生晴天溢流、雨天潰堤。
劉世芳續指,因此在9月初就就聯絡前內政部長、水利專家李鴻源教授,並於21號下午就召開會議,花蓮縣政府秘書長也參與,得出共識應該以最大標準做疏散撤離,馬太鞍溪左右共1837戶須撤離,也把名單提供給花蓮縣府等各單位。
劉世芳強調,目前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還是一級開設,全力協助花蓮縣政府,救災復原重建工作秉持用最高標準辦理。
責任編輯/洪季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