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發展研究院發布7月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指標分析預測,上半年景氣循環綜合指數持續下降,而商研院指出台灣經濟出現「外熱內溫」的狀況,也就是投資和出口暢旺,但內需市場動能不足,專家警告,這樣不平衡的狀態,會讓台灣經濟結構變得脆弱,也可能會增加貧富差距,政府得及早做出因應。
受惠AI熱潮,台灣經濟表現亮眼。圖/台視新聞受惠AI熱潮半導體出口業績拉抬,台灣經濟表現亮眼,但商業發展研究院發布7月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指標分析預測,上半年景氣循環綜合指數持續下降,7月呈現-0.3137個標準差,而且預估明年還會降到-0.7340個標準差。
明年1月景氣循環綜合指數可能還會下降。圖/台視新聞另外整體經濟呈現外熱內溫,也就是投資與出口暢旺但內需動能不足!舉例來說,金融保險業景氣循環趨勢,在去年第一季達到成長高峰後就逐季減緩,還有住宿餐飲業也是連續24個月呈現下降,不動產及住宅服務業則受到限貸令等影響,景氣循環趨勢連續下降15個月。
美國關稅政策不只影響出口產業,也間接影響內需市場,民間消費力道不足加上疫情後缺工情況嚴重,住宿餐飲業首當其衝陷入衰退,專家示警,若這樣外熱內溫的情況繼續擴大變得「外熱內冷」,恐怕讓經濟結構不平衡的風險增大,也會造成貧富差距擴大,可能產生更多社會問題,而未來政府制定金融政策難度也可能增加。
不過,有專家認為川普對等關稅政策被美國聯邦法院認定違法,如果未來真的撤銷這項政策,台灣經濟狀況就可能會穩定不少,政府也得提早研擬不同對策。
台北/葉宣婕、王秋明 責任編輯/陳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