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近年來在台灣逐漸升溫,尤其是在中高齡族群中更常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皮膚科主任許智恭指出,這種疾病其實是水痘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復發所致,病毒潛伏在體內多年,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可能發作,還可能留下讓人難以忍受的神經痛,甚至長達數月、數年。

帶狀疱疹不是少數人會得 年齡愈高愈要小心

根據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會罹患帶狀疱疹。60歲族群的發生率約為每千人68人,到了80歲則上升到每千人812人。隨著台灣進入高齡社會,相關門診與神經痛後遺症的個案也逐年增加。

免疫力較弱的族群——如高齡者、慢性病患者、癌症治療中病人等,都是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除了急性期可能出現水泡、紅疹與刺痛,更棘手的是後續「帶狀疱疹後神經痛」,許多患者形容如火燒、針刺般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睡眠。

目前抗病毒藥物只能縮短急性期的病程,對預防神經痛效果有限,而現有止痛藥物的緩解效果也常常不如預期。

傳染力不容小覷 孕婦與嬰兒要特別防護

雖然帶狀疱疹不像感冒那樣容易大規模傳播,但在發病前23天至水泡結痂前,都具有一定的傳染力,特別是透過飛沫或體液。因此,若家中有尚未得過水痘、或未接種過水痘疫苗的嬰兒與孕婦,務必避免與帶狀疱疹患者接觸。

預防靠疫苗 即使得過也建議接種

許智恭強調,疫苗接種是目前預防帶狀疱疹最有效的方法。即便曾經得過皮蛇,也可能復發,因此仍建議接種疫苗。

目前台灣有兩種疫苗可選:

活性減毒疫苗

只需打一劑,價格較便宜,但不適用於免疫力低下者,且保護力大約五年會明顯下降。美國已於2020年停用此類疫苗。

非活性重組次單元疫苗(建議首選)

2021年在台核准上市,採用AS01佐劑系統,可誘發強效且持久的免疫反應。研究顯示,接種11年後仍有約87.7%的預防效果。建議50歲以上成人,以及18歲以上免疫功能低下者接種。

完整接種需兩劑,間隔26個月。第一劑建立基礎免疫力,第二劑可強化防護。年輕族群可能會出現短暫發燒或肌肉痠痛等反應,是免疫系統啟動的正常現象;年長者的反應通常較溫和。

若近期曾罹患帶狀疱疹,則建議等病情穩定、醫師評估後再安排接種。

醫師呼籲:預防勝於治療是健康的投資

「隨著年紀增長,發病機率和併發神經痛的風險都會跟著升高。」許智恭提醒,雖然疫苗目前需自費,但相較於日後可能面對的長期神經痛折磨與醫療開銷,接種疫苗是值得的健康投資。

別讓「皮蛇」悄悄找上門,從現在起,用疫苗守護自己的未來。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皮蛇」好了卻還是很痛?醫曝原因 尤其這2種人最容易出現
·全台每3人就有1人中!醫曝「3部位痛」恐是長皮蛇 壓力大、免疫力低是好發期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