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我一個人這麼覺得嗎?還是暴風雨真的要來了?」如果你是美國 3,900 萬名偏頭痛患者之一,這種在風雨欲來前就感受到劇烈頭痛的情況,可能再熟悉不過了。 

事實上,研究顯示有 30% 50% 的偏頭痛患者認為,天氣變化是他們的發作誘因,這使得天氣成為最常見、卻也最難以掌控的偏頭痛來源之一。

為什麼天氣會誘發偏頭痛?

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院的神經科助理教授Danielle Wilhour是在天氣多變的科羅拉多州執業的神經內科與頭痛專科醫師,他說經常聽到病人反映「天氣是我頭痛的大敵」。尤其在氣壓變化劇烈、濕度忽高忽低的日子裡,這些變化常會打亂他們的生活節奏——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社交。

目前醫界尚未完全釐清為何部分人的大腦會對環境變化格外敏感,但可以肯定的是,偏頭痛患者的神經系統本就較為敏銳,容易被外界刺激所觸發,包括:

1.氣壓變化:風暴前夕氣壓驟降,有研究認為這可能影響腦壓或腦血管擴張與收縮,進而引發偏頭痛。

2.氣溫異常:極熱、極冷或溫差劇烈變化,會擾亂體內恆定機制。

3.濕度波動:快速變化的濕度也可能影響身體的水分與鹽分調節。

4.空氣品質:臭氧、二氧化氮等空污物質可能引起神經發炎。

5.強光與閃電:對光線敏感者的大腦視覺中樞更容易被觸發。

6.強風或雷電活動:部分患者也會對劇烈的天候現象產生反應。

這些誘因往往因人而異,但共通點是:氣候壓力會加重大腦原本的敏感性,因此偏頭痛也就隨之而來。

如何面對天氣型偏頭痛?招有效自保

雖然我們無法控制天氣,但可以透過下列方法,提升對天氣變化的「免疫力」:

*記錄發作模式,結合天氣預報

利用偏頭痛日記或 APP,記下發作的時間與天氣變化,找出自己的「氣象觸發點」,能幫助調整作息或提前服藥。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睡眠充足、避免脫水、按時吃飯,能減少外界刺激對神經系統的影響。規律運動與均衡飲食也有助穩定身體內環境。

*優化生活環境

在高溫或高濕的日子儘量待在室內,使用太陽眼鏡、眼罩或防藍光鏡片,有助降低光線刺激。有些人也會使用耳塞減少氣壓變化的影響。

*學習放鬆技巧

冥想、正念練習或生物回饋療法,能幫助你調節神經反應,降低大腦對外界壓力的過度反應。

*考慮預先用藥

若已知天氣改變會引發偏頭痛,可在氣象變化發生前預先服用止痛藥,避免發作擴大。

*尋求預防性治療

若偏頭痛發作頻繁,請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使用預防性藥物、補充劑或神經調節裝置,減少整體發作頻率與強度。

別讓天氣「牽著你走」

值得提醒的是,天氣雖常被視為偏頭痛的元凶,但它通常不是唯一因素。偏頭痛往往是由多重因素交錯而成:遺傳、荷爾蒙變化、飲食、壓力與睡眠品質等,皆會互相影響。

因此,與醫師一起找到你專屬的誘因組合,並制定出因應計劃,才是長期管理偏頭痛的關鍵。儘管天氣型偏頭痛令人沮喪,但只要掌握正確知識,學會觀察身體、善用工具與策略,你依然能重新掌握生活主導權,而不是被氣象左右。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這些姿勢」恐引發偏頭痛!醫示警 有五十肩、肩膀受過傷也可能是致病因
·頭痛不到3秒卻超劇烈?醫揭「冰錐頭痛」特徵 臉部也可能中招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