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記憶力變差,問題不一定出在大腦,也可能與「心臟」有關。醫師張家銘引述國外研究指出,大腦與心臟之間存在一條隱形的「高速公路」,稱為「腦-心軸」,雙方會彼此影響。若長期久坐、壓力過大或缺乏運動,可能導致大腦訊號異常、心跳不穩,使人感到疲憊、焦躁,引發心律不整,甚至讓腦部提早退化。
「腦-心軸」不順 大腦亂放電心跳不穩恐中風

醫師張家銘引述國外研究指出,大腦能指揮心跳快慢,心臟則會將感覺訊號回傳,而兩者之間透過一條隱形的「腦-心軸」互相影響。圖/台視新聞覺得最近記憶力變差、睡不好、常感到昏沉?問題不一定出在大腦,醫師提醒,也可能與心臟健康有關。
醫師張家銘引述國外研究指出,大腦能指揮心跳快慢,心臟則會將感覺訊號回傳,而兩者之間透過一條隱形的「腦-心軸」互相影響。如果習慣久坐、壓力大或缺乏運動,可能導致大腦亂放電、心臟跳動不穩,這條連結也像是「打結」,讓人更容易感到疲憊、焦躁,容易引發心律不整,甚至是出現中風、腦部提前退化的情形。
每天規律15-30分鐘運動 助心腦連通順暢
為了維持「腦-心軸」的穩定與健康,規律運動可協助有亦神經傳導以及血流順暢的因子大量分泌。圖/台視新聞張家銘進一步指出,為了維持「腦-心軸」的穩定與健康,大腦內的「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與心血管系統內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扮演關鍵角色,兩者能分別促進神經傳導與血流順暢,而規律運動能協助這些因子大量分泌。每天累積15到3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有助於打開大腦與心臟的「對話線」。
神經內科醫師賴達昌表示,像是出現心悸、心跳加快,或有缺氧、氣喘、無力等狀況,其實都是身體發出的訊號,會傳送到大腦,因為大腦與全身器官都有連結。他也指出,運動能促進多種賀爾蒙分泌,進而保護大腦,讓腦部功能維持靈活運作。
醫師提醒,雖然身體器官各自運作,但其實卻有著密切連結。平時多運動、做好保養,才能讓身體保持運作順暢。
台北/陳酈亭、甘而棣 責任編輯/周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