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後天氣炎熱,不少人怕中暑選擇不出門,但待在家中也可能導致中暑,尤其到了傍晚時分,如果家中沒開冷氣就更需要小心!根據日媒報導,現在有越來越多在家中暑的病患,雖然身體沒有流汗,但人體透過皮膚與呼吸還是會自然蒸發水分,又稱為「無感蒸發」,如果空氣不流通又沒補充水份,發生時恐怕都已命危。

根據日媒報導,每年6月底至7月初是第一波中暑高峰,此時人體尚未適應高溫濕氣,而室內中暑最容易發生在「傍晚」及「深夜到清晨」這兩個時段,因為房屋在白天吸收熱能後,傍晚開始向室內釋放熱氣,若沒有適當通風或開冷氣,濕度和輻射熱就會導致屋內的人身體過熱水分流失,而且就算沒有明顯流汗,人體透過皮膚與呼吸還是會自然蒸發水分,也就是所謂的「無感蒸發」。

一般成人在熟睡時跟洗澡後,都會分別流失約500毫升水分,若睡前未補充足夠水分,常會在早晨出現嚴重症狀。國內醫生表示,近期室內中暑案例增多,提醒家中長者和小孩特別留意,可以冷氣搭配除溼,將室內濕度盡量維持在60%以下並保持良好通風,另外,每小時也要補充水分150-200c.c。

台安醫院急診科主任韓昌旺表示,等到已經感覺口渴就已經是脫水狀態了,如果有流汗的話,可以在喝水時加一點鹽,當身體出現疲累、痠痛等情況,就要留意可能是中暑前兆,所以別再以為夏天待在室內就沒事,還是要適時使用冷氣跟電風扇,別讓身體健康為省電付出代價。

台北/楊宗諺、盧柏璁 責任編輯/馮康蕙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