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總是等中暑了,才急著處理不適,其實這是「討皮痛」的笨方法!

如果你過去夏天曾經中暑,表示你的體質容易受暑熱影響。與其發作後再補救,不如提前預防,尤其是在酷熱難耐的「三伏天」,更要順應天氣、保護自己。

三伏天養生的「伏」是什麼意思?

中醫強調「順天而行」,所謂「三伏」中的「伏」,是提醒大家:

天氣最熱時要懂得「隱伏」避暑,不要逆天而行。

意思是:

太陽大時別外出逛街

盡量待在陰涼處或室內

不要硬撐身體去曬太陽、吹熱風

補水還是累?小心是電解質失衡!

很多人以為多喝水就好,但如果只是流汗補水,卻沒有補電解質,反而會更疲累,這是電解質輕微不平衡的警訊。

正確做法:

可在水中加一小撮鹽

或喝一小瓶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

注意:不要整天猛灌運動飲料,以免鈉攝取過多!

刮痧能防治陽暑?中醫這樣做!

刮痧是中醫對付「陽暑」的常見方法,有助於:

疏通經絡

排出暑熱

緩解頭痛、疲倦感

常見刮痧部位:

背部膀胱經

肘窩

太陽穴

風池穴(頸後大筋旁凹陷處)

刮痧小提醒:

工具可用牛角片、塑膠刮痧板,甚至湯匙、瓷碗都可

使用前清潔乾淨

搭配乳液或凡士林,避免刮傷

刮完後一定要喝溫開水,補津液、幫助代謝

中暑時頭痛怎麼辦?揉這兩個穴位就對了

除了刮痧,中暑時出現頭痛、脖子僵硬,可按壓這兩個穴位:

風池穴:後頸兩側,髮際邊大筋旁的凹陷處

太陽穴:眼角延伸線與眉尾中點的凹陷處

按壓或用刮痧板輕刮,有助疏風清熱、止痛。

預防中暑不是只靠吃冰!中醫這樣補才對

很多人以為夏天就該吃冰消暑,其實這樣只治標不治本。中醫強調從體內補氣、提升陽氣,才能真正抗暑。

三個夏天養氣方式:

1.補氣溫食

日本人吃鰻魚

韓國人喝參雞湯

中醫用「生脈散」(人參、麥門冬、五味子)補氣養心

2.適度補水+溫性食物

不只喝冷飲,更要吃溫性補氣的食材,讓體內有能量對抗暑熱

吃天然消暑蔬果

瓜類:苦瓜、絲瓜、黃瓜、南瓜、菜瓜

蔬菜:芹菜、茄子、生菜、蘆筍、涼薯

西瓜:清熱生津,被稱為「天然白虎湯」

蘋果:健脾補氣、生津止渴

桃子、香蕉:消暑又補能量

別讓暑氣偷走你的健康!

夏天不是不能動,也不是只能躲冷氣房,而是要「順應天氣、提早預防」。不管是刮痧、飲食、穴道按摩、補氣食補,只要做得對,就能讓你整個夏天都精神飽滿、不再中暑討皮痛!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熱到只想吃冰涼的!專家驚揭「4類以為解暑卻更上火食物」 冰塊、冰品秒中

·天熱吃冰消暑!營養師忠告「這幾種吃法」恐害變胖、腸胃不適 直接將冰咬碎超不OK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