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科技發達,手機、平板或電腦已成為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眼科醫學會在2019年的「全民護眼趨勢調查」中指出台灣人使用3C產品的時間已達到每天平均10.7小時,也就是說扣掉睡眠時間之後,一天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盯著螢幕,也引發了許多現代眼部的文明病。

1、眼睛疲勞

因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眼睛需要緊盯在固定距離的螢幕上,調節水晶體的睫狀肌與控制眼球活動的肌肉會變得過度緊繃,加上緊盯螢幕時眨眼次數會變少,容易造成眼球表面的水分蒸散與補充不足。 眼睛疲勞常見的症狀有視力模糊、眼睛乾澀、眼球痠痛感、眼睛疲倦、眼皮無力感、頭痛、肩頸背痠痛等症狀,統稱為電腦視覺症候群。

2、乾眼症

因長時間盯著屏幕,眨眼頻率減少,若加上室內空調環境會加速淚液蒸發過快,屬於濕潤度下降的乾眼症類型,症狀常見有眼睛乾癢、疲倦、有異物感、痛、灼熱感、眼皮緊繃沉重、怕風、畏光、分泌物黏稠等。乾眼症依病情程度分為四個等級,每個等級的乾澀程度不同。

3、近視

因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導致眼軸變長,導致光線無法準確聚焦在視網膜上,形成近視。近視後患者會視力下降,看遠處物體模糊。近視一旦發生就極難回復,若未加以治療,容易變成高度近視,而高度近視與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極為相關,不得不慎。

4、老花眼

因長時間、近距離看螢幕的工作,睫狀肌一直處在緊繃用力的情況下,最終出現睫狀肌彈性疲乏的現象就是老花,常見的症狀有:覺得看遠不清楚、看近又感到吃力、看近需摘掉眼鏡、眼睛疲勞以及視物模糊的情況。

5、視網膜損傷

因電子類產品的螢幕所發出之藍光會刺激視網膜產生自由基,日積月累會導致視網膜細胞受損。兒童因水晶體清澈、透光率高,以及有視網膜疾病風險的患者需要格外小心藍光的傷害。視網膜損傷的症狀常見有視力下降、視物變形、視野缺損、嚴重者會視網膜剝離。

3C眼別擔心 中醫治療方式

中醫師林文君指出,在中醫的觀點而言,因久視電子產品造成的眼睛疲勞或眼睛疾病疾與肝、腎的功能密切相關。肝藏血,開竅於目;腎主精,能滋目潤睛。故長時間的用眼過度會耗損肝血和腎精,因此中醫在緩解眼睛疲勞或治療眼疾時,常使用調理肝腎功能和氣血的藥材來補充肝腎的不足。

1、中藥

枸杞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功效,菊花有清肝明目、疏風散熱的作用,兩著皆能幫助緩解眼睛疲勞,適合長期看螢幕感到眼睛疲倦、眼睛常乾澀的人。

枸杞菊花茶

菊花3-5朵、枸杞約10-20顆、加入500cc左右的熱水沖泡約15分鐘即可以飲用。

2、針灸

常取膀胱經在眼頭及眉頭的睛明穴、攢竹穴,眼周的魚腰穴、絲竹空穴、太陽穴加強眼睛周圍氣血循環,緩解眼睛疲勞,臨床上也常用膽經的光明穴改善眼睛虛勞的情況。

日常改善3C眼方式

1、穴道按摩

用指腹輕輕按壓睛明穴、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太陽穴、瞳子髎、承泣穴、四白穴等,可幫助放鬆眼部肌肉,改善眼周血液循環。每個穴道輪流按壓3~5秒就休息一下,每天2-3次。

2、飲食

可多食用富含維生素A、C、E及含有葉黃素的食物,例如深綠色蔬菜、胡蘿蔔、南瓜、堅果、魚油等,皆有助於黃斑部與視網膜的健康。

3、熱敷

一次5-10分鐘,一天可敷2-3次,熱敷可幫助眼睛分泌正常油脂,改善乾眼及畏光的不適情形,亦可促進眼周血液循環及放鬆眼睛的肌肉。

4、生活習慣

減少看3C產品的時間,用眼30分鐘就休息5-10分鐘,或常讓眼球看5-6公尺以外的遠距離目標放鬆一下。

.調整3C產品至適當距離:螢幕最好在35-45公分的距離,螢幕較眼睛水平線低10公分。

.看螢幕時坐姿要正確,避免歪著頭或是躺著使用3C產品讓眼睛過勞。

.環境光源要充足,若3C螢幕光線較周遭環境更亮時,眼部肌肉會比較緊繃,並且避免在關燈情況下看電視和玩手機,睡前使用3C產品,也會影響睡眠品質。 使

.用防藍光螢幕保護膜或防藍光眼鏡,避免視網膜的損傷。

.若有高度近視、青光眼、白內障等需定期至眼科檢查。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不只遠眺能護眼!醫強推「眼睛10種運動」改善視力、舒緩疲勞 閱讀、打乒乓球也有用
·看電視要離三公尺才能避免近視?醫答案超意外 坐得近不見得不好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