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壯世代」健康問題備受關注。中風後常見的跌倒、車禍等意外傷害,正逐漸成為銀髮族健康的隱憂。對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於國際期刊《Heliyon》發表最新研究,提出中醫針灸在中風康復期的保護作用。
研究亮點:針灸可顯著降低中風後意外傷害風險
這項名為《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reducing accidental injury risk in stroke patients》的研究,是首次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長達六年追蹤超過十萬名新診斷中風患者的大型研究。
主要發現:
接受針灸治療者每千人年僅發生10.2件意外,未治療者則為15.8件。
調整共病、安眠藥使用等因素後,針灸治療可降低26%意外傷害風險。
效果不受年齡、性別與中風嚴重程度影響,皆有一致保護效益。
林舜穀表示,這項成果不僅再次證明針灸在神經康復領域的價值,也突顯中醫在「壯世代健康照護」中的角色,有助中高齡族群在中風後維持生活自理能力、減少再次受傷的機會,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三大關鍵穴位:中風患者的居家平衡保養術
為進一步幫助中風患者強化下肢穩定、預防跌倒,林舜穀推薦日常可自行刺激三個關鍵穴位:
腳踩穩-照海穴
📍位置:足內踝尖下方凹陷處(一橫指寬)
✅功效:穩定下肢肌力與本體感覺,提升站立平衡感
👉建議:拇指按壓1~2分鐘,每天一次
頭不暈-耳門穴
📍位置:耳珠前方凹陷處,張口時更明顯
✅功效:調節內耳平衡系統,減緩暈眩與頭部不穩
👉建議:食指點揉1~2分鐘,每天一次
邁開步-梁丘穴
📍位置:膝上約三橫指寬處的肌肉隆起點
✅功效:強化股四頭肌、穩定膝關節與步態
👉建議:拇指揉按或指關節輕敲1~2分鐘
加分運動:簡單「扶牆平衡訓練」更有效
除了穴位刺激,林舜穀也建議搭配簡單的平衡訓練:
單腳站立訓練:
雙手扶牆,單腳抬起,左右腳各維持30秒~1分鐘。
進階版–閉眼站立訓練:
兩腳併攏,閉眼站立10~20秒,有助訓練本體感覺與前庭系統。
這些動作簡單、安全,持之以恆可顯著改善中風後的平衡與行動能力,幫助患者避免跌倒、穩健生活。
面對快速高齡化的台灣社會,這項研究與保養建議為壯世代提供具體、科學且操作性高的健康策略。針灸結合日常保健,幫助中風後的長者走得更穩、活得更自在。

圖片由林舜穀醫師提供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不只記性變差!「失智症6大警訊」超易被忽略 情緒起伏大、孤僻、暴躁風險高
·老化與失智差別在哪?醫曝「關鍵差異」 教你3招降失智症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