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已成為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儘管人們普遍認知到熬夜對健康有害,但仍然難以擺脫這個習慣。熬夜其實具體來說是「熬睡覺時間」或「錯過了睡覺時間」,但是有些人(如上大夜班)不一定入夜才可以入睡。如果下班後白天的睡覺時間到了,你不去睡,使自己睡不滿7-8個小時,你也是在「熬了自己的睡覺時間」!其實不管你什麼時間睡覺,只要滿足7-8個小時睡眠,起來時不累,你就沒有熬掉你的睡眠時間了!
明明熬夜不好,為何你還戒不掉?
1、熬夜的生理影響
根據一篇發表在《Sleep Medicine Reviews》期刊上的研究,長期熬夜會導致睡眠不足,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和情緒調節。睡眠不足會降低前額葉皮層的活性,這部分大腦負責決策和自我控制。因此,熬夜後我們更容易做出不理性的選擇,例如「繼續拖延熬夜」。
「睡眠拖延模式」(Bedtime Procrastination)指的是明明沒有外在因素阻止入睡,卻還是拖延上床睡覺的行為。這是一種常見的自我調節失敗現象,尤其在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的族群中尤為突出。
2、心理因素的作用
一篇發表在《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的研究指出,心理因素在熬夜行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許多人熬夜是因為他們在白天感到壓力,晚上則利用這段時間來放鬆自己。這種「報復性熬夜」的行為,雖然能帶來短暫的心理滿足,但長期來看卻會加劇壓力和焦慮。
「報復性熬夜模式」是現代人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指的是白天生活被壓榨、缺乏自主感,到了夜晚「報復性地」延遲睡覺時間,以奪回個人自由,即使知道會導致隔天疲倦也在所不惜。

3、社會與環境的影響
社會和環境因素也不容忽視。一篇發表在《Social Science & Medicine》的研究發現,現代社會的24小時運作模式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人們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從而推遲睡眠時間。社交媒體、線上娛樂等活動,往往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熬夜到深夜。
「手機推遲睡眠模式」是現代人睡眠品質惡化的主因之一。尤其是青少年與上班族常見的問題。即使人已經躺在床上,但因為使用手機滑社交媒體、追劇、玩遊戲等,而無法及時入睡。

該如何戒掉熬夜?
重症醫師黃軒指出,父母從小把我們身體健康長大,我們就千萬不要用熬夜毀了身體:這是反哺之恩!要戒掉熬夜的習慣,需要從多方面入手,採取綜合性的策略。
1、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
每天固定時間上床和起床,包括週末和節假日,以幫助身體建立生理時鐘。規律的睡眠有助於更容易入睡和保持睡眠。
2、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保持臥室安靜、黑暗和涼爽,有助於大腦產生褪黑激素,這是一種有助睡眠的激素。避免睡前使用電子設備,以減少藍光對褪黑激素分泌的抑制。

3、管理壓力
通過運動、冥想等方式來緩解壓力,減少報復性熬夜的衝動。白天工作期間給自己留出喘息的時間,例如與同事聊天、享受咖啡或午餐。
4、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攝入
咖啡因和酒精會影響睡眠質量,建議在下午之後避免攝入。睡前至少兩小時避免攝入咖啡因和酒精。
5、認知行為療法 (CBT)
CBT可以幫助個體識別和改變導致「報復性熬夜」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治療過程包括評估、教育和技能培訓,幫助個體識別和改變負面、扭曲的思維模式,並學習更健康、有效的行為方式。

6、工作場所調整
雇主可以提供彈性工作時間、充足的休息時間和支持性的工作環境,鼓勵員工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幫助員工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
7、其他建議
.睡前儀式:建立一套固定的睡前儀式,如泡熱水澡、喝熱牛奶、閱讀書籍等,讓身體和心靈逐漸進入睡眠狀態。
.正念冥想:短短幾分鐘的正念冥想也能顯著提升睡眠質量,幫助快速入睡。
.白天「偷懶」: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小空檔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提高對生活的掌控感。
.補充保健食品:補充有助神經健康和血清素合成的B群或鎂、鈣等礦物質,以輔助改善睡眠。
.勇於表達,減少內耗:勇敢說出想法,減少委屈情緒,從而減少對夜晚的依賴。
.尋求專業幫助:如果長期無法改善,請尋求醫生或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熬夜、蓋棉被滑手機易得白內障?眼科醫告訴你真相 小心黃斑部病變風險大增
·幾點睡才算熬夜?醫解答示警:超過2點才睡肥胖風險激增35% 白天補睡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