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位國人就有一位年滿65歲。隨著高齡人口快速攀升,伴隨而來的多重慢性疾病、跨科別就醫,以及藥物使用量激增,使「多重用藥」成為長者健康照護必須正視的重要議題。
國泰綜合醫院老人醫學科主治醫師郭惠伶表示,臨床上所稱的多重用藥,常指長者同時使用超過5種以上的藥物,或服用與疾病不完全相符的藥品。造成原因包括多疾病治療、跨院就醫、自行購買成藥,以及治療藥物副作用時又追加新的處方,形成所謂的「串聯性投藥」(prescribing cascade)。
長者用藥量驚人 近三成吃超過五種藥 長照族群更達八成
根據台灣近年研究,高齡病患中,有約28%服用5種以上藥物;而在身體較為衰弱、需要長期照護的老人家中,多重用藥比例更高達84%,顯示問題已非常普遍。
郭惠伶指出,老年人隨年齡增加,肝腎功能退化、身體組成改變,使藥物的代謝與排除效率下降,導致藥物副作用、交互作用風險大幅提高。
多重用藥致命風險升高 跌倒、住院率、死亡率均提高
國內外研究均指出,多重用藥與多項不良健康結果高度相關。郭惠伶說,長者若同時服用過多藥物,容易出現以下狀況:
增加跌倒風險
藥物間交互作用更難掌控
不良反應發生率上升
住院率與住院天數增加
死亡風險提高
認知功能下降、生活自理能力衰退
「有些長輩會說『最近怎麼一直在生病』,其實,可能就是藥物在提醒你出問題了。」郭惠伶指出。
用藥安全三大提醒 醫師:回診帶著藥袋很重要
為降低長者因多重用藥造成的風險,郭惠伶建議民眾務必掌握以下三項原則:
1. 問清楚每顆藥的用途與治療目標
領藥時主動詢問醫師或藥師,避免不必要或重複的用藥。
2. 做好藥物紀錄與分類
將所有藥物統一放置,維持清楚的服藥紀錄,避免重複服用或漏吃。
3. 回診務必帶著藥袋
告知醫師實際服藥情況,包括是否按時服用、是否有效、有無副作用,以便醫師適時調整治療計畫。
郭惠伶強調,隨著台灣快速高齡化,如何協助長者「少而精」地用藥,將是未來醫療照護的重要挑戰。
持續推動友善高齡照護
另外,國泰綜合醫院以平均87歲的居家護理個案為核心,持續推動友善高齡照護。院方以「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五全照護為主軸,整合跨專業團隊,從健康促進、慢病管理到臨終關懷,打造不中斷的高齡照護模式。安寧居家護理的在宅往生率更高於全國平均,讓更多長者能在熟悉環境中善終,滿足病人與家屬心願。
國泰綜合醫院院長簡志誠表示,醫院將持續以「以人為本、社區為友、地球為盟」為願景,推動淨零碳排、深化人才培育、優化同仁福祉,並加速綠色醫療轉型。本次榮獲「台灣健康永續獎」肯定,,包括永續報告白金獎、護理人員幸福獎及高齡友善領袖獎。展現醫院在永續實踐的成果,未來將持續打造醫病、員工與社區共好的友善醫療環境,朝健康永續與淨零轉型邁進。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張金堅:長者要活得長,更要活得好
.75歲以上也能愛上運動!專家教5方法提升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