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人在國外,醫療不熟、語言不通、身體又虛,那才是真正的重症風險。重症醫師黃軒分享,只要做到以下6招,你不只能避免海外被流感「電爆」,甚至能讓你的旅行更輕鬆、更安全、更自在!
如何避免在海外得流感重症?
1、出國前至少2週打一劑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是所有出國族客的最強護身符。研究顯示:可降低 40–60% 感染風險;病程較短、重症與住院率大幅下降。
2、長途飛行記得「保濕鼻腔」很關鍵
飛機上的濕度常低於 20%,比沙漠(25%左右)還乾。乾燥鼻腔會讓黏膜防禦力下降,讓病毒更容易黏上你。
飛機上的「鼻腔保命三步驟」:
.生理食鹽水噴鼻:每2–3小時補一次水分,讓黏膜保持「濕潤+活著」。
.多喝水:不是口渴才喝,是持續補
.不要喝酒:酒精會讓黏膜更乾,更脆弱。而且在飛機上代謝酒精會更慢,頭會更痛。
3、隨身攜帶「抗流感的急救包」
.口罩:密閉人群=病毒高速公路。戴著就對了。
.乾洗手:每次摸過門把、桌面、電梯按鈕→手不是手,是病毒停機坪。兩滴酒精,比你想的更管用。
.生理食鹽水鼻噴劑:讓鼻腔一直處於「濕潤防守模式」。保持濕潤→纖毛活動正常→病毒難黏上。乾燥=病毒穿牆模式ON。
.加碼妙招:在機場、自助餐、捷運、人潮擁擠等高風險場合→口罩不離臉。

4、抵達當地的前兩天,不要硬拼
這是流感重症的最大陷阱。因為抵達後的48小時,你的免疫力剛好是在谷底。建議不要馬上吃重口味、喝酒、熬夜;補眠、補水、吃好、曬太陽;戴口罩,避免被異國病毒偷襲
5、一旦出現症狀,「48小時黃金治療窗」要盯緊
如果你已開始發燒、喉嚨痛、肌肉痛、顫抖,立即當地尋找醫療

6、真的不要「硬要玩」
旅行中的流感重症,常見兩大誘發因素:
.生病還硬要出去玩
你拖著發炎的身體,卻逼它走路、吹風、曬冷、趕行程,等於把免疫系統從床上拉起來跑馬拉松。結果就是:本來只是喉嚨痛,一天後變高燒,再拖下去可能變肺炎。
旅行醫學統計也發現,90%在國外住院的流感患者,都有出國之前,有症狀了,還是「生病硬撐」的行為。生病了還到國外旅遊,結果流感重症死亡的案例,一直有在發生!
.濕冷殺傷力
「冷+濕」對流感病毒真的像充電器。人體卻像沒穿外套的手機——掉電超快。科學解釋:低溫→血管收縮,免疫細胞較難抵達呼吸道;高濕或冷風吹→黏膜溫度下降,防禦力瞬間變弱。病毒在低溫環境存活更久、傳播更快,所以你會看到很多人,旅行中走了一段冷風→喉嚨痛;淋了點雨→隔天發燒。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出國剛落地就感冒?醫揭「3大原因」:第一天最危險 這8類人風險爆高
·只是咳嗽,隔天就下不了床!醫用「5個差異」分辨流感or感冒 每一根肌肉都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