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自然界由陽盛轉陰的關鍵時節。《黃帝內經》有言:「秋三月,此謂容平。」意指秋季萬物收斂、養精蓄銳。
中醫師簡浚崴表示,中醫則認為,秋屬金、與肺相應,因此秋季正是養肺的黃金期,若能順應節氣,從飲食、作息與日常保養著手,不僅能預防秋燥引起的咳嗽、鼻過敏、喉嚨乾癢、皮膚乾裂等不適,也能為冬季的健康奠定基礎。
養肺三原則:潤燥、養陰、順時作息
1. 潤燥為先
秋高氣爽、空氣乾燥,人體易出現津液不足,常見皮膚乾癢、嘴唇乾裂、喉嚨乾等現象。此時飲食宜選擇滋陰潤肺的食物,如梨、百合、銀耳,並避免辛辣、油炸、過燥的食物,以防助火傷陰。
2. 養陰潤肺
中醫說「肺為嬌臟,喜潤惡燥」,建議多補充水分與水溶性纖維食物,如白木耳、山藥、蜂蜜等,有助潤肺止咳、養顏美容。
3. 順應節氣調作息
秋天晝短夜長,人體陽氣漸收。應「早睡早起,與雞俱興」,晚上十一點前入睡、晨起曬太陽,有助肺氣升降與陰陽平衡。
門診案例:秋燥引發慢性咳嗽
簡浚崴有位患者王小姐,32歲上班族,每到秋天便出現連續咳嗽、鼻塞、聲音沙啞等症狀,需仰賴感冒藥才能緩解。就診時面色偏白、聲音低弱、脈細無力。醫師辨證為「肺陰不足、秋燥傷肺」,以沙參麥冬湯加味調理,搭配耳穴貼壓與背部刮痧,改善氣血循環。數週後,症狀明顯緩解。

推薦食譜:百合銀耳羹
材料:銀耳5克(泡發)、百合10克、蓮子10克、紅棗數枚、冰糖適量。
作法:
1.銀耳泡發後撕小朵,與百合、蓮子一同入鍋加水。
2.先大火煮滾,再以小火煮約40分鐘。
3.起鍋前加入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潤肺止咳、安神助眠,特別適合秋燥體質者。

飲食與運動建議
飲食重點:
*多吃白色食物,如白蘿蔔、蓮藕、銀耳、百合。
*適當溫補,如黃耆、黨參、山藥等。
*避免辛辣、油炸,防止耗傷肺陰。
運動建議:
*可選太極拳、氣功、緩步慢跑。
*早晨空氣清新時練深呼吸,有助提升肺活量。
秋日生活保養原則
1.早睡早起:順應陽收陰長,幫助肺藏精。
2.注意保暖:早晚溫差大,留意肩頸與腹部保溫。
3.維持濕度:可用加濕器或綠植減少乾燥。
4.調節情緒:肺主悲憂,宜多親近自然、舒展心情。
簡浚崴強調,秋天是調養肺臟的最佳時機。順應自然節律、潤養肺氣,不僅能改善秋燥不適,更能讓身體在冬季更穩、更暖。從飲食、運動到情緒調養,讓這個金秋成為「潤而不燥、養而有度」的健康好時節。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立秋健康警訊】秋老虎發威,小心這兩大疾病來襲!中醫提醒飲食宜忌一次看懂
.白露節氣必喝「2飲料」抗秋燥、防感冒!中醫師大推 小心2食物讓你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