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日本發生醫療史上,最有名的甲基汞中毒事件「水俁病」,受害者高達1萬2000多人,其中有1246人死亡。
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暨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長庚大學中醫系臨床教授顏宗海指出,汞是自然形成的金屬元素,存在空氣、水及土壤中,自然界中的汞,包括:元素汞、無機汞及有機汞,元素汞通常存在於體溫計、血壓計、日光燈管、補牙銀粉;無機汞常於來路不明的草藥、消毒劑、染劑、香水及化妝品;有機汞在於殺菌劑、殺蟲劑及深海大型魚類,如鮪魚、旗魚、鯊魚。
不同型態的汞暴露途徑及人體吸收率不同,進入人體後也會出現不同的臨床症狀,元素汞經吸入呼吸道約75~85%的汞蒸氣會被吸收,會在數小時出現急性汞中毒症狀,如虛弱無力、胸悶、咳嗽、呼吸困難、支氣管炎、肺炎、口腔炎、腸炎等。
而無機汞經腸胃道約7~15%會被吸收,長期食用遭受低劑量無機汞染的食物,會慢性中毒,引起腸胃道黏傷害;如果大量食用來路不明遭汞汙染的中草藥,會引起急性中毒症狀,造成消化道出血、壞死,嚴重會休克、急性汞衰竭,少數可能死亡。
有機汞經腸胃道,大約95%會被吸收,常見的有機汞慢性中毒為甲基汞中毒,主要症狀為中樞腦神經異常,出現視力障礙、無力、動作無法協調、感覺及聽力喪失、關節痛及不自主抖動等;如果孕婦慢性甲基汞中毒,胎兒可能畸形、智力低下。
顏教授小提醒: 暴露在汞環境中,即使是少量的汞累積在體內,都可能損害人體健康,日常生活中,民眾最主要的汞暴露來源為誤食受汞汙染的魚類及貝類,建議少吃深海大魚類,成年人深海大魚的攝取量,每周最好不超過80公克,約是半個手掌大。特別提醒懷孕婦女,應避免食用國王鱈魚、馬林魚、深海橘鱸、鯊魚、旗魚、馬頭魚及鮪魚。
|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活跳跳的蝦一定新鮮?牠們只是在死裡求生,選1種蝦子比較安心
·吃魚怕重金屬下肚? 營養師揪「2部位」能不吃就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