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桿菌是常見導致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之一,在潮濕炎熱的環境下,特別容易孳生,感染的食物種類廣泛,常出現於蛋類、乳品、肉類等動物性產品及其製品,也存在於受汙染的生鮮蔬果、複合調理食品及加工食品,如美乃滋、沙拉醬、提拉米蘇,都是沙門氏桿菌高風險食品。
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暨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長庚大學中醫系臨床教授顏宗海表示,沙門氏桿菌毒性相當強,發病潛伏期約6~72小時,多數食物中毒者會出現急性腸胃炎,常見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瀉、血便、發燒及頭痛等,大約持續4~7天;嬰兒、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的症狀,可能較為嚴重,甚至可能引發菌血症、敗血症,造成生命危險。
顏教授小提醒: 生食或熟食未徹底加熱後食用,就可能發生沙門氏桿菌食物中毒,建議料理生鮮食材,如魚、肉或蛋類的前後應洗手,處理生熟食時要分開,至少準備3個砧,分別處理生食、熟食及水果,可避免交叉感染。
|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愛吃涼拌食物?熱菜放涼再冰? 專家警告「9NG行為」:食物中毒風險暴增
·愛吃半熟蛋、微帶血的肉? 小心沙門氏菌!「1動作」阻斷感染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