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髮治療再添曙光!台灣大學醫學工程系教授林頌然(Sung-Jan Lin)領導的研究團隊,找到了能夠「喚醒毛囊幹細胞」並促使新毛髮生長的關鍵訊號。這項研究成果於2025年10月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Cell Metabolism(細胞代謝)》,揭示免疫細胞、脂肪細胞與毛囊幹細胞之間密切的再生通訊機制。
研究人員首先觀察皮膚在受傷後的內部變化,發現某些免疫細胞──特別是巨噬細胞(macrophages)──會迅速移動至傷口區域,負責清除受損組織並促進癒合。令人意外的是,巨噬細胞到達後不久,皮下脂肪細胞也開始活化,進行脂肪分解(lipolysis),釋放出大量脂肪酸。
團隊進一步假設,這些釋放的脂肪酸可能正是「喚醒毛囊」的信號來源。當他們利用基因與化學手段阻斷巨噬細胞的訊號後,結果發現脂肪細胞停止釋放脂肪酸,毛髮再生也隨之中斷。這項發現證明了巨噬細胞與脂肪細胞之間的訊息傳遞,對啟動毛髮生長至關重要。
接著,研究團隊分析脂肪分解過程中釋放的分子,發現其中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UFA)含量增加最為明顯。這類脂肪酸廣泛存在於橄欖油、酪梨油中,過去以心血管保健聞名,這次卻被發現與毛髮再生密切相關。
進一步研究顯示,毛囊幹細胞會透過表面蛋白CD36吸收這些MUFA,脂肪酸進入細胞後,會啟動名為PGC-1α的分子,提升粒線體生成與能量代謝,進而促進幹細胞活化與毛囊重啟生長週期。
在小鼠實驗中,若阻斷巨噬細胞訊號或脂肪細胞脂解反應,毛髮生長會明顯受抑制;但當研究人員將MUFA脂肪酸直接塗抹在皮膚上時,即使皮膚沒有受傷,毛髮仍能重新長出。這顯示局部應用天然脂肪酸即可激活毛囊再生,是非侵入式生髮治療的新方向。
林頌然教授表示,這項研究首次完整描繪出一條「免疫—脂肪—幹細胞」的再生軸線,說明免疫反應、脂肪代謝與組織修復三者之間存在強大連動性。未來若能將這一機制安全應用於人體,將可能開啟新一代生髮與皮膚修復療法。
不過,研究團隊也強調,目前結果僅限於小鼠模型,仍需更多人體研究確認。由於人類皮膚結構及免疫反應不同,未來若要開發成醫療或美容產品,仍需經過嚴謹的臨床測試與安全評估。
此外,這項發現不僅限於頭皮,研究人員推測類似機制可能也存在於其他被脂肪組織包圍的器官中,例如肌肉或肝臟,顯示脂肪組織在身體修復中扮演關鍵角色,為再生醫學帶來更廣闊的研究前景。
這項由台大主導、登上國際期刊的成果,再次展現台灣在幹細胞與代謝醫學領域的創新能量,也讓「從脂肪養髮」不再只是玩笑,而是有科學依據的新希望。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每天洗頭都掉一堆頭髮?醫曝「5元兇」讓你髮量愈來愈稀 更年期也中招
·天天洗頭還是油? 醫揭:可能不是洗髮精問題,而是你忘了洗「這4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