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洗腎人口長年高居全球前段班,傳統血液透析不僅耗能驚人,也對病人生活造成極大負擔。臺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近年積極推動「綠色腎臟照護」,從早期防治、延緩病程到推廣居家腹膜透析,協助病人延緩甚至擺脫洗腎命運,更為健保省下逾千萬元支出。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吳麥斯表示,最好的綠色照護,就是讓病人不需透析。根據北醫大與國際INSIDE CKD計畫合作的模擬模型,2022年全台慢性腎臟病患者約250萬人,占總人口10.6%,但多數在進入第四期前並未確診。預估至2027年,患者將增至300萬人,照護費用達新台幣621.8億元。
吳麥斯指出,早在2009年澳洲醫師便提出「綠色腎臟醫學」概念,透過早期診斷、延緩病情與減少透析,能兼顧病人健康與環境永續。北醫大醫療體系推行此理念後,每年成功協助約50名患者免於洗腎,透析發生率與死亡率均下降20%,年省健保支出超過千萬元。
腹膜透析更環保 存活率全球第一
對必須接受腎臟替代療法的患者而言,腎臟移植是最理想的方式,但器官供應有限。吳麥斯指出,血液透析為「高耗能治療」,每位病人每年需使用7.4萬公升水、近2千度電,並產生超過320公斤廢棄物。
相較之下,腹膜透析可在家中進行,不僅減少醫療碳足跡,也提升生活品質。台灣透析患者五年累積存活率達55.1%,為全球之冠,其中腹膜透析患者更達68.7%,成效領先國際。
健保署:推動居家透析兼顧病人與環境
健保署署長陳亮妤表示,台灣目前透析人數已達9.7萬人,推動綠色腎臟照護刻不容緩。腹膜透析及居家透析可減少醫療碳排,並讓病人在熟悉環境中接受安全治療,提升生活品質。健保署預計於114年投入4.3億元經費,持續鼓勵院所推動居家透析,並結合遠距智慧醫療,打造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
56歲馮先生因多囊腎病多年與病魔共處,透過低蛋白飲食成功延緩病情8年,後續進行腹膜透析並接受太太捐腎移植,術後3小時體重減少10公斤、腎功能恢復正常。他感動地說:「太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雙和醫院院長李明哲指出,腎臟移植成功率高達92%,但等待時間超過5年,因此在等待期間選擇腹膜透析,不僅能延緩腎衰竭,也能減少環境衝擊。
醫療減碳行動 雙和醫院年減碳量等同2200輛汽車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以「淨零碳排」為核心,率先針對血液透析進行碳足跡盤查,透過數位化管理與廢水回收等策略,2023至2024年間減少2508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2200輛汽油車一年碳排量。
吳麥斯強調,未來北醫大將持續發展智慧醫療與遠距監測技術,串聯在地診所建立照護網絡,讓病友獲得更便利、環保且有尊嚴的醫療服務,實現「綠色健康台灣」願景。
(記者 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你在正吃的「7種食物」都是腎臟殺手!網見名單嚇傻 紅豆、牛奶都上榜
.吃降血壓、血糖藥會洗腎?止痛藥很傷腎,能忍就忍,能不吃就不吃?--李政純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