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打開醬油瓶子,看到瓶口那圈白白的、毛茸茸的東西,是不是心裡一驚:「這還能吃嗎?」其實,這樣的佐料發霉,不是個案,而是很多家庭廚房的隱藏危機,目前仍然在發生,尤其是外賣、餐廳等,多到不行。許多人,以為佐料不會壞、放越久越香,但事實是,一旦開封,佐料瓶子就暴露在空氣中,霉菌隨時可能入侵。尤其是酱油、蠔油、黃豆醬這些「營養豐富」的調味料,更是霉菌的最愛。
為什麼佐料容易發霉?
如果今天,你去小攤位吃東西,打開一瓶醬油或蠔油,發現裡面浮著白色絮狀物或綿綿毛毛的東西,別懷疑,你手中的佐料,可能還正「發霉」了!
.霉菌無所不在:空氣中的霉菌,會趁你「開封時入侵」瓶內。
.天氣濕熱:溫度高於25°C、濕度高於85%時,黴菌生長速度最快,特別是「夏天梅雨季節」。梅雨季節氣溫高、濕度高,就是霉菌的超級溫床。
用無防腐劑與低鹽產品,就比較不會發霉?
現在流行的健康型佐料,反而更容易發霉!因為這類產品「缺乏天然防腐能力」,也就更容易發霉。

哪些佐料最容易中鏢?
.醬油、蠔油、黃豆醬、番茄醬(因為這些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特別受霉菌青睞)
.食醋與料酒雖較不易發霉,但保存不當仍有風險
怎麼保存才能安心又健康? 5招預防發霉小技巧
1、使用後擦乾瓶口
2、蓋子要拴緊
3、放陰涼乾燥處
4、開封後冰箱保存(尤其是無防腐劑產品)
5、避免陽光直射與高溫

佐料防霉保存細節
1、及時清潔
每次使用後,擦乾淨瓶口或袋口,避免殘留物滋生細菌。
2、密封保存
用完後立即擰緊瓶蓋或封好袋口,隔絕空氣。
3、遵守儲存條件
根據產品標籤指示,存放於乾燥、通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溫。無防腐劑或低鹽類產品開封後應冷藏保存。
4、避免放置於爐灶旁
爐灶附近的高溫和蒸氣會加速調味品變質。
5、使用乾燥器具
避免使用濕的器具或木匙羹接觸調味品,以防受潮。
6、購買小包裝
減少開封後的存放時間,降低變質風險。
▲特別注意
.乾燥的佐料(如鹽、糖、胡椒粉):這些,應存放於「密封容器」內,避免受潮。
.天然釀造的佐料(如古法醬油):這些,開封後需「冷藏」保存。

如何辨別佐料是否已經發霉?
1、外觀變化
.白色或彩色絨毛狀物質
如果佐料表面出現白色、灰色、綠色或其他顏色的絨毛狀物質,這是霉菌生長的明顯跡象
.顏色變化
佐料的顏色可能變深或出現異常色斑,例如醬油變得更深,或乾燥香料出現灰白色斑點
2、氣味異常
.霉味或酸味
發霉的佐料通常會散發出霉味、酸味或其他異常氣味,例如「酒糟味」
.哈喇味
如果佐料中含有油脂,發霉後可能會產生哈喇味,這是油脂氧化的結果。「哈喇味」是一種常見的油脂氧化臭味,在臺灣或華人地區的日常語言中常用來形容變質食物散發出的油耗味或臭油味。這種氣味是食物中的油脂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後,產生氧化反應而產生的,聞起來刺鼻、不舒服,帶有苦澀、油膩、腐敗的味道。
3、品質的變化
.沉澱物或漂浮物
液態佐料,如醬油或蠔油,若出現不明沉澱物或漂浮物,可能已經變質
.黏稠度改變
佐料的液狀,可能變得更稠或更稀,這可能是霉菌活動的結果
4、使用後的異常
.味道改變
如果佐料的味道與正常情況不同,例如變苦或有異味,可能已經發霉或變質。

不可僅憑肉眼判斷 看到這些就要丟掉
重症醫師黃軒提醒,即使只看到表面有霉菌,菌絲可能已深入佐料內層,並釋放霉菌毒素,這些毒素無法用肉眼觀察。發霉部分不可刮除繼續食用,即使刮去表面霉菌,內部仍可能含有毒素,應整瓶丟棄以免危害健康。
若發現佐料有上述任何異常,應立即停止使用並丟棄,以免對健康造成威脅。為避免發霉,建議正確儲存調味品,並遵循產品標籤上的保存建議。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這些調味料」不能常溫保存!七味粉、醬油上榜 一堆人都做錯
·吃東西愛沾醬小心腦中風機率暴增! 醫曝「常踩陷阱」:一小匙鹽就快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