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打掃了廁所,馬桶座圈底下的黃漬仍很快又浮現——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正因為這是想保持潔淨的地方,反覆出現的汙漬讓人特別困擾。
座圈底下黃漬反覆出現的原因?
清潔專家指出,座圈底下的黃漬,主要是由尿液飛濺與濕氣所造成。因為位置不易察覺,常被忽略而放置,時間一久,黃漬與異味就會擴散。
「明明剛清理過,幾天後又出現」的情況屢見不鮮,這也是因為座圈底部隱蔽的結構所導致。
飛濺與濕氣的條件
特別是家中有小孩,或使用匆忙時,常會留下肉眼看不見的飛濺。即使是坐著使用,也難以完全避免微小的回濺。
附著在座圈底部塑膠或縫隙中的汙漬,經歷乾燥與潮濕的循環,最終就會轉變為黃漬。這正是「很快又回來」的主因。

黃漬要在乾燥前清除 並適度增加清潔次數
清潔業者指出,「黃漬要在乾燥固化前清除最重要。」乾掉的尿垢(尿石)用清水擦拭難以去除,對於陶瓷部分,使用專用酸性清潔劑效果較佳。
但對於樹脂製的馬桶座圈,則不建議使用酸性清潔劑,為避免變色與劣化,應以中性清潔劑或專用清潔劑擦拭為主。
此外專家也表示,「因為馬桶座圈底下平常看不到,每週一次檢查並清潔的習慣,有助於預防復發。」只要在汙漬附著變頑固前定期擦拭,就算不用頻繁使用強力清潔劑,也能更輕鬆維持清潔。
建議的頻率為每週1次。但因各家庭的使用頻率與髒污程度不同,可依情況適度增加清潔次數,較為安心。

黃漬也是細菌溫床 輔助對策一次看
黃漬不僅影響外觀與氣味,也是細菌滋生的溫床。在潮濕季節,菌數會明顯增加,甚至會直接影響家人健康。
由於馬桶座圈底部通風不良、難以乾燥,成為細菌容易繁殖的理想環境。家庭中微小的清潔延誤,都可能演變成不適與不衛生的來源。廁所是每天都會使用的空間,一點小疏忽就會造成「又出現黃漬」的惡性循環。
.發現汙漬立即擦拭。
.座圈底部(樹脂部分)基本上使用中性清潔劑擦拭。若使用酸性清潔劑,應短時間內迅速清除。
.每月一次拆下座圈,徹底擦拭內部。
.加強通風,避免殘留濕氣。
只要將這些習慣化,就能大幅減少「又出現了」的頻率。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把蟑螂沖馬桶=放生牠回家!你可能正在養更多蟑螂
·清潔馬桶別踩雷!專家揭7大NG行為 小心細菌擴散還傷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