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將於10月1日至31日盛大登場。圖/大稻埕國際藝術節提供
2025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將於10月1日至31日盛大登場。圖/大稻埕國際藝術節提供

近來台灣因颱風暴雨,多地災情重創,再次敲響自然與環境生態的警鐘。面對極端氣候的頻率與強度不斷升高,我們深切感受到「加速時代」所帶來的危機與挑戰。另外近來國際藝術界最受矚目的事件之一,是藝術家蔡國強與國際品牌合作,在西藏高原施放煙火的計畫,引發全球環保團體與文化界對「藝術震撼」與「環境永續」矛盾的激烈討論。

在這樣的背景下,藝術不僅是美學的展演,更是觀察、批判與啟發行動的力量。今年以「加速時代 Acceleration」為主題,回應當前世界瞬息萬變的局勢,從科技、氣候到經濟、人口與文化,無一不在加速轉變。藝術節發起人周奕成指出,「藝術不僅是反映現象的鏡子,更是批判與啟發的利器。在這個加速的時代,挑戰與可能性並存,藝術正是引導我們前行的重要力量。」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發起人周奕成指出,今年2025年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的主題──加速時代Acceleration。這個Acceleration它有好的意思,也有壞的意思,用一個其實是蠻不幸的一個話題來做這樣的一個比喻,就是這個堰塞湖,這個叫Landslide Dance的這種堰塞湖的形成以及它的潰壩,這是非常不幸的一件事情。但是我覺得堰塞湖它其實也是一個時代的隱喻,也就是我們這個時代在政治上、在文化上,其實某種程度已經進入到一個堰塞湖這樣的一個狀態。我們希望我們能夠不要讓它快速潰壩,我們希望能夠讓這些能量好好地引導出來,這就是我們在談2020年代這個加速時代最大的意義。

周奕成進一步指出,因為環境的惡化、氣候的變遷是非常快速,現在關鍵是我們人類自己在這方面的科技能不能跟得上這個速度。我們要是跟得上,我們就能夠去平衡環境惡化的速度;但是如果跟不上,包括科技、各種法律制度,我們要能夠跟得上,這樣才不會被氣候變遷、環境惡化所淹沒。

因應環境議題,今天藝術節開幕活動上特別邀請環境部長彭啟明為嘉賓,彭啟明部長是一位氣象學家,帶領環境部的使命角色正是在對抗氣候變遷,讓綠色科技進步,讓環境永續。也是藝術節今年探討加速時代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

環境部長彭啟明在出席藝術節開幕活動上特別呼籲,在面對環境氣候加速變遷情況下,追求環境永續的觀念就更加重要,包括在平日生活裡要落實減塑,推廣綠色餐桌普等。

今日藝術節開幕活動上邀請環境部長彭啟明為嘉賓。圖/大稻埕國際藝術節提供

在大稻埕這座承載百年文化啟蒙的歷史街區,藝術節將透過五大展演板塊——「明日藝人」、「世紀藝論」、「全球藝情」、「時空藝陣」、「街區藝埕」——呈現藝術如何與環境議題對話。從新銳藝術家的實驗創作,到在地街區的公共參與,觀眾不僅能感受藝術的前瞻與激情,更能思考如何在加速變動中實踐永續、守護社區、自然與地景。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是一個有歷史文化底蘊、有公共責任的藝術平台。在「加速時代」,不僅看見速度帶來的驚奇,更要勇敢想像與思索:讓藝術成為引導社會走向更文明、更環保、更永續未來的力量。

2025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將於10月1日至31日盛大登場,百年前的1920年代,大稻埕是台灣文化啟蒙的搖籃,思想與藝術在此奔流激盪。如今,藝術節將歷史能量轉化為當代創作,邀請觀眾透過藝術對話,重拾創造力、想像力與勇氣。今年節目橫跨音樂、戲劇、舞蹈與跨域展演,涵蓋國際與在地能量。來自美國、日本、英國、波蘭等地的藝術家將帶來多元演出,與台灣團隊共創跨文化火花。

除了國際合作,今年藝術節更強調在地連結,由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工作室、蔣渭水文化基金會、思劇場、Bookbar 1920s 等許多在地單位共同發起,包括環境部、觀傳局、兆豐銀行、ICRT、台灣菸酒等等各界共同參與支持。藝術節不僅是一場表演盛會,更是連結在地街區與國際社群的文化運動,象徵大稻埕作為百年文化基地的再生。

在這個加速的年代,大稻埕國際藝術節邀請大眾走進街區與劇場,透過藝術穿越百年,凝視過去、面對當下、想像未來。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