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久坐、姿勢不良,加上運動少、壓力大,常常讓筋骨痠痛成為生活困擾。「五十肩」與「坐骨神經痛」是最常見的兩大問題,不僅影響工作與睡眠,連日常生活都可能被打亂。

當西醫治療效果有限或副作用明顯,很多人會好奇:「中醫能幫忙嗎?」答案是:中醫不只可以治,而且有系統、有效果。

五十肩:凍住的肩膀 中醫幫你解凍

中醫師鄧佳明表示,五十肩又稱肩周炎,多發於4060歲。典型症狀包括肩膀痠痛、抬手受限、夜間疼痛,影響穿衣、梳頭等生活動作。

中醫觀點:五十肩屬「肩痺」,多因風寒濕侵襲、氣血運行不暢,或肝腎不足,造成肩關節僵硬與疼痛。

五十肩常見3體質和治療方式

1.風寒濕痺型:遇寒疼痛加劇,熱敷可緩解。

2.氣滯血瘀型:刺痛明顯,有固定壓痛點。

3.肝腎虛型:肩關節僵硬、肌力減弱,常伴腰膝酸軟。

治療方法:

針灸:肩髃、肩貞、肩井、阿是穴

中藥:獨活寄生湯、身痛逐瘀湯

推拿/整復:放鬆肌肉、恢復活動度

拔罐/薰蒸: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居家運動:爬牆、鐘擺運動

坐骨神經痛:從腰到腳的疼痛 中醫有對策

鄧佳明指出,坐骨神經痛通常由腰椎間盤突出、梨狀肌緊張或寒濕侵襲引起,疼痛從腰部延伸到臀部、大腿後側,甚至小腿或腳掌。

中醫觀點認為,屬「痺證」或「腰腿痛」,因風寒濕阻滯經絡、氣血瘀阻、肝腎虛弱而疼痛。

坐骨神經痛常見3體質和治療方式

1.寒濕阻絡型:疼痛沉重,遇寒加劇

2.氣滯血瘀型:刺痛固定

3.腎虛型:酸痛無力,勞累後加重

治療方法:

針灸:環跳、委中、承山、阿是穴

艾灸/溫針:驅寒通絡

中藥:活絡效靈丹、疏經活血湯

推拿/整脊:放鬆肌肉減輕神經壓迫

居家運動:臀橋、貓牛式

中醫治療的優勢:標本兼治

鄧佳明說明,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不只止痛,更調理肝腎、氣血、經絡。相較止痛藥或局部注射,中醫副作用少,能改善體質、降低復發率。

鄧佳明提醒,不管是五十肩或是做坐骨神經痛,一定要尋求專業的中醫師診治,而且要配合治療,耐心調理;同時要改善生活習慣:少久坐、保持姿勢、注意保暖、適度運動。以下的居家保健五招也要學起來

1.保暖肩腰,避免空調直吹

2.每坐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

3.穴道按摩:肩井(五十肩)、承扶(坐骨痛)

4.補肝腎食材:黑豆、杜仲、當歸

5.晚上11點前就寢,養肝血、修復筋骨

鄧佳明強調,五十肩、坐骨神經痛不是「年齡的宿命」,透過中醫專業診斷與治療,搭配日常保健,疼痛能改善,功能能恢復。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連穿衣服都痛爆!醫教「4超簡單動作」解五十肩不舉痠痛 交叉手也能舒緩
·五十肩是肩膀久未動害的?痛起來該冰敷or熱敷呢? 醫解答...你可能都做錯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