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脖子粗」不只是體型問題,還可能是健康風險的警訊嗎?國外研究指出,頸部尺寸可反映內臟脂肪的分布情況,頸圍愈粗,罹患心血管疾病、第2型糖尿病風險愈高,甚至與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可能相關。
臺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指出,頸椎與胸椎交界處若有脂肪堆積,可能是代謝症候群的早期表現,甚至與動脈硬化、血管疾病相關。
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也提醒,頸部為柔軟組織,若脂肪過多,在睡眠時可能壓迫呼吸道,造成呼吸不順、二氧化碳滯留與血壓升高等現象,進而影響睡眠品質與心肺健康。
脖子粗可能是健康風險的警訊。圖/台視新聞製圖頸圍揭示脂肪分布情況 男、女頸圍安全值曝
想知道自己是否落入高風險族群?只要準備一條捲尺,繞過脖子最細處測量,注意捲尺應貼合但不勒緊。依據專家建議,男性超過17英吋(約43公分)、女性超過14英吋(約35.5公分)代表潛在代謝與心血管風險增加,應考慮進一步檢查與調整生活習慣。
改變生活方式改善頸圍 醫籲均衡飲食、運動
想讓頸圍「消風」,均衡飲食、運動、提高代謝力都是好方法,林謂文醫師也推薦做全身性的運動,有助於脖子的脂肪減下來。以後量腰圍之外,也可順道量頸圍來簡單監測身體狀況。
台北/陳酈亭、黃明聖 責任編輯/蔡尚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