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出門,熱浪像火球一樣砸下來,街道彷彿瞬間變成烤盤!於是,各種「隨身冷卻小物」成為大家求生的秘密武器:涼感貼、頸掛風扇、噴霧水槍、冰涼毛巾……拿在手上,好像立刻能打敗高溫。但問題來了:這些小物,到底是真的能讓身體「降溫」,還是只是心理安慰?

重症醫師黃軒表示,醫學研究早就告訴我們,人體真正的散熱靠的是蒸發(流汗)和血管擴張。如果只是外敷一層「假涼」感,核心體溫根本不會下降,甚至在錯誤的情境下,還可能讓身體更危險!

1、涼感貼、涼感噴霧

這類產品多靠薄荷醇、酒精揮發讓皮膚表面產生「涼」的感覺。

.優點:短時間內刺激皮膚感覺神經,帶來清爽感。

.限制:實際上體溫沒有下降,對預防中暑效果有限。過度使用含酒精產品,還可能造成皮膚乾燥或過敏。

研究指出,涼感貼、噴霧等「化學涼感」僅提供心理舒適,不能取代真正的醫學降溫。透皮薄荷醇,可以透過刺激冷受體,來提高一時感知的涼爽度,但可能會提高深層體溫,並降低身體的出汗率。 人體真正降溫需要靠「散熱」;蒸發(流汗)、輻射(血管擴張),單靠外敷化學涼感效果有限。 

2、頸掛風扇、小電扇

氣溫>35°C禁用

.優點:增加空氣流通,加快汗液蒸發,對體感溫度確實有幫助。

.限制:若環境濕度過高(例如悶熱潮濕的午後),風扇效果大打折扣,因為汗水不易蒸發。

.注意:風太強、長時間直吹,可能造成眼睛乾澀或誘發偏頭痛。

風扇,是一種冷卻工具,但是在超過35°C95°F)的溫度下會變得無效,並且可能是有害的。因為風扇在炎熱和乾燥的條件下,風扇反而會迴圈熱空氣,將熱量傳遞給身體,你吹的是「焚風」。

它們透過移動比體溫還熱的空氣來增加熱量增益,這壓倒了加速汗水蒸發的好處。有實驗證據顯示,風扇在高溫高濕環境下不但無法降溫,甚至會增加心血管負擔。 

3、冰涼毛巾、隨身冰袋

.優點:放在「大血管區域」(頸部、腋下、鼠蹊)能幫助血液快速降溫。這是醫學上處理中暑病人的標準做法之一。

.限制:短時間效果明顯,但冰過頭可能導致血管收縮、反而減少散熱。建議「冰拿開再冰」,避免皮膚凍傷。

運動醫學領域的黃金證據:冰水浸泡或冰敷大血管區域,是治療熱中暑最有效的方法。所以臨床指南建議,中暑病人最快的降溫方式之一,就是冰水浸泡或冰敷大血管區域。 

4、噴霧水槍、隨身噴瓶

.優點:模擬汗水蒸發,若搭配風扇,降溫效果比單純涼感貼明顯。

.限制:單純噴水若沒有蒸發,就只會變成「濕答答」。在濕度高的環境裡效果有限。

透過噴水和風扇,同時進行冷卻,主要透過蒸發冷卻,水滴在蒸發時,吸收面板的熱量,降低了面板和核心體溫。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服用「這5類藥物」恐增中暑機率!專家示警 降血壓藥、抗過敏藥入列
·腋下一直流汗?專家揪「5禍首」:壓力大也中 教你幾招改善尷尬汗漬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