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高齡者常會遇到體能退化的問題,進而影響到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高功能運動醫學中心體能訓練師郭哲君指出,所謂的體能退化,簡單來說,就是指身體能力的衰退,尤其是在日常活動中,無法再像年輕時靈活應對。

郭哲君表示,臨床觀察發現,高齡者的體能退化涉及多種方面,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與肌耐力、關節柔軟度以及平衡能力的衰退,這些問題逐步加劇了在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困難,生活自理能力可能受到限制。

1.心肺功能退化

隨著年齡增長,高齡者的心肺功能通常會下降,導致在進行日常活動時,感到越來越吃力。郭哲君舉例,常見的情況如走路、爬樓梯等活動時,容易感到氣喘和疲憊,這是因為心臟和肺部的功能逐漸下降,無法有效輸送足夠的氧氣來滿足身體需求;心肺功能退化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到高齡者的生活質量,將難以獨立完成日常的生活事務。

2.肌肉力量與肌耐力的減退

高齡者另一個明顯的退化表現,是肌肉力量和肌耐力的下降,像是走路走久了,容易感到腿部酸痛或無法繼續行走,這是因為肌肉的力量減弱,無法長時間保持身體活動。

肌力減退意味著提起重物變得更加困難,像是無法搬運物品,甚至連拿鍋鏟都會感到吃力,都會影響日常家務和自我照顧的能力,隨著肌肉力量的持續退化,這些問題也會逐漸加重,最終可能需要依賴他人的幫助。

3.關節與柔軟度的退化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高齡者的柔軟度也逐漸下降,主要與關節的退化有關,也與肌肉僵硬相關,在進行日常動作時,將變得更加困難。郭哲君舉例,像是穿脫衣服時,肩膀無法靈活抬高,甚至洗頭時無法舉起雙手,這些情況都會對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4.平衡能力的喪失

平衡能力的喪失,是高齡者體能退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這與肌肉力量的減弱有關,也與關節的靈活度密切相連。郭哲君說明,當肌肉力量不足時,腳部的抓地力會減弱,進而導致高齡者容易失去平衡,增加了跌倒的風險,甚至還可能引發骨折等更嚴重的問題。

體適能訓練,提升晚年生活品質

郭哲君認為,高齡者體適能訓練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活品質,而不僅僅是解決當前的健康問題,幫助高齡者保持或改善基本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加自如地活動,減少對他人的依賴,核心目標是預防失能,保持更強的適應能力,減少未來健康風險。
對於健康的長者來說,透過體適能訓練能夠保持身體活力,不僅有助於強化肌肉和骨骼的健康,還能增進關節的靈活度,能夠自主完成更多的日常活動,如走路、上下樓梯或提重物,也有助於延緩衰老,還能提升生活滿意度,讓晚年生活更加健康舒適。

(記者郭岳潭、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老老照顧」悲劇頻傳!有誰能幫忙? 精神科醫籲做3事紓解情緒
·久病床前無孝子? 家庭照顧者沉痛的告白:不是不愛他,只是照顧他真的很累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