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手搖飲、便利商店的瓶裝飲料,連下午那一塊蛋糕、早餐的燕麥棒、優格、沙拉醬裡,往往都藏著一個甜得很可怕的成分:高果糖玉米糖漿(High Fructose Corn Syrup, HFCS)。這可不是天然水果裡的果糖,而是一種特別容易讓血糖忽高忽低,更容易在身體裡引起慢性發炎的糖。
讓血糖忽高忽低的糖 正在慢慢掏空我們的健康
很多人總以為,吃點糖、喝點飲料,了不起也就是胖一點、血糖高一點,沒什麼大不了。但基因醫師張家銘分享,在臨床看到的現實是,這些日常甜食背後,藏著一個長期破壞健康、慢慢偷走身體穩定性的隱形機制。而這個兇手,正是這些讓血糖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忽上忽下的糖分。
高果糖玉米糖漿最大的問題,不只是甜。它進入身體後,血糖會一下子衝高,胰島素被迫急忙出動,隨之而來的卻是血糖又突然掉下來,這種反覆上上下下,讓身體長期處在一個「不穩定、發炎、疲憊」的狀態。很多人明明還年輕,卻越來越常抱怨:容易累、記性差、精神不好、反應變慢、甚至情緒不穩、容易焦躁。這些表面上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症狀,背後很可能就是長期這種血糖忽高忽低,讓身體慢性發炎,慢慢改變了身體代謝的結果。
根據《Frontiers in Nutrition》的研究,長期攝取這類糖,即使體重不見得變胖、腰圍不見得增加,但身體裡的發炎指標「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卻確實上升了。這代表什麼?代表身體正在悄悄發炎,而這種慢性發炎,就是高血壓、脂肪肝、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起點。

不只是身體 連腦袋都逃不過這場「血糖過山車」的傷害
大腦同樣怕這種忽高忽低的血糖。特別是掌管記憶的「海馬迴」,對於血糖變化非常敏感。《Nutrients》期刊2024年的研究指出,吃太多這種糖,不只會讓人更容易健忘、專注力下降,甚至還會提高失智的風險。
有人會說:「糖不是吃了讓人比較有精神嗎?」沒錯,短暫的提神效應是存在的,但長期下來,卻讓我們的大腦越來越依賴糖,習慣靠外力撐住精神,反而讓專注、反應、情緒都越來越容易失控。

這些食物中 可能加了著讓血糖亂飆的「玉米糖漿」
這些會讓血糖忽高忽低的糖,可能就藏在我們日常中太多地方。
.手搖飲、汽水、運動飲料、果汁飲料、能量飲料
.餅乾、蛋糕、冰淇淋、巧克力、糖果、果凍、布丁
.番茄醬、沙拉醬、燒烤醬、蜂蜜芥末醬等醬料
.早餐穀片、燕麥棒、能量棒、甜麵包
.加工水果、蜜餞、罐頭水果
.許多標榜「低脂」或「健康」的食品,也常偷加高果糖玉米糖漿
所以買東西時,成分表不妨注意看:「高果糖玉米糖漿」、「Corn Syrup」、「Fructose-Glucose Syrup」、「HFCS-55」這些,都是它的化身。

不是一口的問題 是每天都在累積的後果
很多人會說:「一天一杯飲料而已,能有多嚴重?」但問題從來不是今天這一杯,而是年復一年,讓身體、讓大腦習慣了這種血糖震盪。研究早就證實,吃得越多、喝得越多,失智、記憶力衰退、代謝失調的風險就越高。反而,水果裡的天然糖,因為有纖維、有營養,一口一口慢慢吃,血糖釋放穩定,反而能保護我們的大腦。簡單說,一杯含糖飲偷走你的清醒,一顆蘋果才是真正的養腦食物。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你每天都在吃!食品常見「1成分」恐傷腸、害糖尿病 優格、豆漿中鏢
·吃巧克力不會胖還愈吃愈瘦? 美研究揭:「這時吃」可能有助燃脂、代謝還睡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