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國際天文組織發現,地球自轉速度持續加快,代表未來「一天」的長度可能會越來越短。觀測數據顯示,今年7月9日這一天比標準24小時少了1.3毫秒,雖然變化幅度極小,一般人難以察覺,但依然是值得關注的現象。除了7月9日外,7月22日與8月5日也被列為今年時間較短的幾天。至於地球為何加速自轉、又是否會帶來影響,成為科學界持續研究的焦點。

今年7月9日少1.3毫秒 比「眨眼時間」還短

透過觀察「國際地球自轉與參考系統服務」發現,自2020年起地球自轉就呈現穩定加速狀態。圖/台視新聞

地球自轉一圈構成「一天」的時間,而這一天的長度未來可能會持續縮短。天文組織透過「國際地球自轉與參考系統服務」觀察發現,自2020年起地球自轉就呈現穩定加速狀態,今年7月9日甚至可能是人類史上最短的一天,整天的長度比標準的24小時少了1.3毫秒。

今年7月9日,整天的長度比標準的24小時少了1.3毫秒。圖/翻攝自YouTube@NASA

地球自轉加速原因成謎 今年還有2天「變短」

不只7月9日,今年的7月22日與8月5日也是相對時間較短的日子。不過這樣的變化一般人很難察覺,因為1.3毫秒的差距甚至比眨眼還短。

今年的7月22日與8月5日也是相對時間較短的日子。圖/翻攝自YouTube@NASA

至於地球自轉為何加快,目前仍是個謎。天文館研究員石中達指出,可能與地球質量分布改變有關,包含冰山融解、火山爆發,甚至地核內部物質的變動,都有可能影響到地球的轉速。

地球自轉加快! 專家:無災難性影響.但需關注

那麼一天變短,會不會影響像是GPS或衛星定位的準確度?石中達表示,目前來看影響有限,只有在精密儀器上,才可能會有些微差異,一般人使用手機或導航並不需要擔心。

專家表示,雖然地球自轉加快目前不至於造成災難性後果,但人類生存的環境不斷變異,日積月累之下帶來的相關影響仍須持續觀察與關注。

台北/陳酈亭、甘而棣 責任編輯/周瑾逸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