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鏡檢查時發現息肉並切除,是預防大腸癌的重要步驟。但許多病人心中仍有疑問:切除後,未來還會再得大腸癌嗎?
息肉切除並不等於永久無憂 當心5原因
重症醫師黃軒回答:「有可能,但風險可以大幅降低!」息肉切除,是關鍵的第一步,大多數大腸癌的發生,是從良性的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當醫師在大腸鏡中發現息肉並切除時,就是在「截斷癌症發展的路」。根據醫學研究,息肉切除後,能顯著降低大腸癌的風險。
.jpg)
不過,某些人仍可能因以下因素而再發生大腸癌或新的息肉:
1、息肉本身屬於高風險型(如高級別異型增生、大型息肉)
2、息肉數量多(如超過3顆)
3、未能完整切除
4、家族有大腸癌病史
5、生活習慣(如抽菸、肥胖、缺乏運動)
.jpg)
息肉切除仍需要定期追蹤 避免復發風險
最近一篇2025年4月發表於《Gut》期刊的重要研究指出,即使第一次追蹤性大腸鏡(surveillance colonoscopy)後沒有發現癌症,隨後仍可能有新發生的大腸癌,因此持續追蹤非常必要。
研究分析發現,若患者屬於中高風險族群,建議每3至5年就應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可能的新病變。而低風險族群,也需要在醫師指示下,適當安排追蹤,不可掉以輕心。
(1).jpg)
如何才能降低再發風險?
黃軒提醒,大腸息肉切除後,癌症風險雖然下降,但並不等於一勞永逸。定期追蹤、健康生活習慣,才能真正守護你的腸道健康。別讓「已經切掉了」成為放鬆警惕的藉口,未來的大腸健康,從今天的小心呵護做起!除了定期檢查,平常生活中的自我保護也非常重要:
1、均衡飲食:多攝取蔬菜水果、減少紅肉和加工肉品。
2、規律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3、戒菸限酒:吸菸和酗酒都會增加大腸癌風險。
4、控制體重:避免肥胖。
5、聽從醫囑:按時接受醫師建議的追蹤大腸鏡。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這3種飲食習慣」都是大腸癌致病元兇!專家示警 貧血、疲勞恐中鏢了
·「0期大腸癌」別以為沒事!醫建議「做1事」更有保障 太晚確診存活率不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