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運動恐讓身體進入慢性發炎狀態。圖/台視新聞
過度運動恐讓身體進入慢性發炎狀態。圖/台視新聞

高齡化社會到來,養生觀念盛行,但仍有不少民眾因為錯誤觀念,反而傷害了自己的身體,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舉例,像是運動不是越多越好,過度運動反而會讓身體進入「慢性發炎狀態」,使免疫力下降,讓癌細胞有機可乘;還有睡眠時間,研究顯示,長期睡眠超過9小時,可能讓身體代謝異常,甚至增加乳癌、胃癌等風險。

過度運動恐慢性發炎 純素飲食留意營養搭配

慢跑、健身培養運動習慣,可以讓身體更健康,但有些習慣其實沒有那麼養生,營養師顏元瀅指出,比較多素食者常面臨蛋白質缺乏的問題,豆製品體積比較大,相對飽足感就會比較多一點點,可能就不容易吃足量,運動太多然後又沒有提供休息時間的話,就會容易造成身體負擔。

有醫師分享4大「偽健康」習慣,包含每天喝一杯市售果汁,因為含糖量太高,因此食用水果比喝果汁更好;另外適量運動有益健康,但過度運動會讓身體進入「慢性發炎狀態」,使免疫力下降,讓癌細胞有機可乘。

長期睡眠超過9小時「血液循環差」 增加心血管、腦認知風險

另外,純素飲食並非壞事,但若營養搭配不當,容易缺乏蛋白質、鐵、維生素B12,導致肌少症、免疫力下降;有研究顯示,長期睡眠「超過9小時」,可能讓身體代謝異常,反而增加乳癌、胃癌等風險。

醫師盤點4大偽健康習慣。圖/台視新聞

北榮神經內科醫師蔡清標提到,睡太久的話大概有幾個影響,像是血液循環變差,血液黏稠度增加的話,容易增加心血管風險,腦的認知功能也會減少。

醫師提醒,健康不是單一習慣的堆疊,而是全方位的平衡,重點不在「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做對」,否則可能讓身體變得更加脆弱。

台北/劉芝宇、黃明聖 責任編輯/張碧珊

正在直播